第二三三章 垄断权-《新顺1730》


    第(2/3)页

    好半天?    胆子大的才道:“鹰娑伯这话?    大有道理。当年那新井白石没有这么搞的时候,我们江浙帮和福州帮、漳州帮之间也没什么矛盾。每年收铜的时候,都是我们联合在一起压价。”

    “倭国商人的铜,都是赔本卖给我们的。但是他们能把咱们的生丝卖出去?    靠这个补铜的价。我们拖一个月?    他们就得多拿一个月的利息和周转。那时候日子是真好过。”

    “就算后来出台了限制贸易的政策,咱们不止和福州帮、漳州帮的合作,还和荷兰人也合作过,走私生丝。”

    “只是后来新井白石这么一搞,狼多肉少?    那可不得打架吗?我们又打不过倭人,那就只能自己先打起来了。当年在长崎?    我们和福州帮、漳州帮的,可没少冲突。”

    刘钰心说?    什么叫内卷?这特么就是活生生的外战联合到内卷竞争的例子啊。

    等这商人说完,刘钰笑问道:“我这也入股了不少?    只是我生的晚。好像是我去永宁寺的时候?    新井白石就死了。可惜我是没赶上当年的好时候。听你们这么一说?    当年的生意比现在好做?”

    一说这个,原本安静的厅堂顿时混乱起来。

    不少人都是干过海商的,也都经历过那段好日子,虽然没赶上锁国之前的更好的日子。

    可那段日子相对现在,就足够怀念。

    “鹰娑伯有所不知啊。那时候的日子,何止是好过?”

    “那时候云南的铜还不多,铜价极高。倭国的铜又便宜,一来一回,就算别的不运,那也是翻番的利。”

    这几年因为云南的铜矿开采、日本的铜价增加,以及日本官方管制让定价权从中国海商到了日本商人手里,利润实在是大不如前。

    除了铜,还有些别的。

    瓷器,以往抢不到生丝,运两船瓷器去日本,也一样大赚。可现在在长崎,只要发现瓷器,直接扣船不准入港,现在谁也不敢冒险。

    丝绸、棉布……哪一样不是赚钱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那时候没有强制以物易物的规定,是可以用金银进行大宗交易的。用金银大宗交易,和现在用铜和俵物交换,这就大为不同。

    年老者怀念着当年的好日子、年轻人听着年老者的牢骚,一个个的话匣子都打开了。

    也有人讽刺他们,说他们到了外面就是一盘散沙,一条虫。可事实上,而三十年前,根本不是这样的,江浙帮、福州帮、漳州帮是可以合作的。当年新井白石搞新政之前的走私,也是三家一起尝试着去了一趟小仓,结果被轰了回来,这才导致了内斗。

    眼看着厅堂内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刘钰站起身,轻咳一声,叫众人安静下来。

    “我年纪小,不知道当年还有这样的事。我寻思着,若是有一日倭国开关允许贸易、朝廷把对倭国贸易的特权给了咱们,我问问大家,愿意一年出多少钱买这个垄断权?”

    垄断权这玩意,这些海商都听说过。在这边贸易的西洋商人,基本上都是东印度公司的,没吃过猪肉,可却见过猪跑,自然明白垄断权是什么意思。

    刘钰又道:“我就这么一说。但是吧,你们想,给了垄断权,肯定得花钱买对吧。你们觉得,能给多少?”

    说是就这么一说,但刘钰终究有个官面的身份,这话既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要说顺嘴胡诌也行,要说话里有话也对。

    几个曾经的大海商嘀咕了一阵,问道:“鹰娑伯要这么说的话,那也要看什么样。譬如倭国是彻底放开贸易?和从前一样?还是说连瓷器、丝绸之类的都能卖,且不限金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