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反正平日里也都是吃草吃糙米,吃上番薯这种可以果腹的东西,总比饿着强。 延续了几年的冷夏过去了,百万人饿死的饥荒过去了,番薯有了? 好日子要来了。 幕府将军自然把这份功劳揽在了他自己的身上,抹去了几年前刘钰前来江户时候的痕迹。 新的币制改革也很成功? 收回了之前含金银量太高的钱币,改铸了次一些的钱币? 缓解了通货紧缩带来的诡异物价,也让幕府趁着这一次铸币的机会? 积攒了大量的金银。 米价逐渐回升? 重农抑商的体制更加稳定? 靠禄米为生的武士也再度挺直了腰杆。 文化上,朱元璋的《六谕》,以及注释之后的《六谕衍义》,也成为了民间的教养读本。大量的理学书籍,被刘钰很细心地收集之后送了过来,更有包括裹脚欣赏之类的书籍,也送来了不少。 但是大量的几何等书籍,都被刘钰加上了一些关于天主教的内容,亦或是夹杂了许多诸如徐光启、李之藻之类的名字,纷纷被禁毁。 西洋诸国殖民的小册子,也传入了江户,黑化的添油加醋。 刘钰编造了诸如“我们得到了上帝、却失去了土地”、送天花毯子给当地人、先传教再占领、新教抢劫成风、荷兰人饿死安汶岛等等有或没有的悲惨故事。 朱子理学此时在日本已经大为兴盛,而西洋的翻译书籍,本来已经开禁的一些书目,也因为刘钰送来的“特殊版本”中夹在了太多的天主教内容,被禁毁了一批。 除了这些改革,恢复了鹰狩令之后,武士旗本们还进行了一次大型的鹰狩活动。 从大顺“不得志”而到日本的史世用,教会了很多骑射的技法,一时间唐国弓取之技风靡江户武士阶层。 教授了日本人骑射之法的史世用,正用一种说不出别扭的心态,看着一出净琉璃戏,戏的名字叫《国姓爷合战》。 戏台上,化名为和藤内……和者,日本也;藤者,唐之同音;内者,不是的同音,被意淫成非唐人非和人的国姓爷郑成功,正在海边捡贝壳。 这位和藤内看着一场“鹬蚌相争”的海边故事,竟感出了兵法真滴。 “让两雄交兵,乘虚而攻之,此乃兵法奥秘。听说在父亲老一官的生国,大明和鞑靼双方正在战斗,这岂不是鹬蚌相争吗?好!现在就到中国去,用方才领悟的兵法奥秘,攻其不备,大明和鞑靼两国的江山,岂不是唾手可得的吗?” 戏台上,一场混战之后,和藤内高喊道:“喂!纵然你们人多势众,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的生国是大日本”。 随后的一场打虎戏后,魔改后的“国姓爷”摸着老虎的脊背说:“你们污蔑日本是小国,可是你们看看日本人的本领!连老虎都害怕我们,看到了吗”? 这场戏让史世用“大开眼界”,心里暗暗记住了这出戏,心道这戏,说一句狼子野心也不为过了。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只怕你做不得这渔翁。 花了大价钱买了一本《国姓爷合战》的剧本,就等着将他搜集到的一些书本带回去。 他信任刘钰的安排,这些年并不搜集太多的军事情报,只是凭借着“第一弓取”的名头,暗中观察着江户武士的种种,结交了许多的“朋友”。 按照当初的约定,是该返回故土的时候了。 回到在江户的住处,史世用从隐藏的极好的小箱子里,拿出一些致泻的药物服下。 短短七八天的时间,他就拉脱了相,原本强壮的第一弓取,如今瘦削的像是马上要死。 精神极度的萎靡,站起来双腿都有些打颤。 幕府派人来看病,但是也根本看不出什么,史世用借着这个机会,向幕府提出了想要归乡的愿望。 幕府感念其传授骑射的功绩,派出了儒官青木昆阳来看望,青木昆阳自然不会知道刘钰把他的《番薯考》的功绩偷走了,更不会知道史世用的真实身份,是以很在意。 “平成君,在这里将养些日子。将军已经派人去长崎,聘用一些荷兰国的医官前来。你是有功的,而且你不是说要效仿楚才晋用的故事在这里立功吗?” 史世用心想你们也好意思说什么楚才晋用?你算哪门子的晋?老子当年骗你们的话,你们还当真了? 瘦削到萎靡的史世用用一种仿佛要断气的口吻,有气无力地答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年少时候,盼着做一番大事,立许多的功绩。东渡来到这里,我也算是成就了功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