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新顺1730》


    第(2/3)页

    这不是在诋毁朝廷,而是在表扬朝廷。没能力把中央财政收三四千万两的王朝,意味着一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

    就像前朝,类比于大顺这边的获鹿县。

    前朝理论上真的是三十税一,一亩地,理论上只收0.035石的正税。

    如同刘钰印象深刻的亩税精确到小数点后17位的获鹿县,13万亩土地,大顺把人丁税摊进去后,要收两万两白银。

    而前朝,算作一石粮一两银子,理论上获鹿县只要收4000两银子的亩税,再加上3000两银子的人头税,算起来是大顺的三分之一。

    但正税之外,劳役、杂税、摊派……这就是个没有底的数目了。所以账面上看着真好,三十税一,真仁政也。

    然而但就像是修黄河大堤一样,要不要要修?

    不修,反。

    修,要么抓百姓去服徭役,要么花钱雇人。理论上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组织力爆棚,鼓舞百姓为了子孙后代、人定胜天,而这个时代,第三种选项想都别想。

    正是因为对大顺朝廷有所了解,商人才会问出这个关键的问题,

    不看说的天花烂坠。

    只问一句,户政府的库房里有没有银子?

    有的话,稳赚不赔,户政府为什么不把银子投进去?

    宋朝之后,王相公行青苗法,拿着国库、常平仓的资产对外放贷,也不过是二分的利。

    现在刘钰忽悠说,回报率在30%,这可比王荆公的青苗法赚的还多。

    既然如此,朝廷在良家子里复三舍法,对王荆公也不是全盘否定,那么朝廷为什么不拿国库的钱投资呢?

    青苗法号称国家放贷,也不过二分利,一年回报率是多少?

    朝廷对王荆公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

    朝廷的官方意识形态没说,不争论。

    但从良家子复三舍法这件事来看,至少不是否定的。

    开发虾夷,按刘钰这说法,随随便便就是30%的回报率,朝廷连王安石都能肯定,为什么不直接投钱获利?

    朝廷缺钱吗?

    缺。

    朝廷想要银子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