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八章 八字不合(下)-《新顺1730》


    第(3/3)页

    最简单的开矿,为什么王朝经常禁矿?因为矿主和矿工的矛盾,用对付地主和农民那样的手段,处置不了。

    地主的地,逼急了,万一遇到清官,查清楚,退还土地,人人歌颂。

    再不济,揭竿而起,均田免粮。

    矿呢?工厂呢?拆成小块?

    一个集中了权力的封建王朝,怕那几个矿主、机户吗?随便就弄死了。

    怕的是和矿主、机户对立而生的矿工、织工。

    与其说封建王朝害怕资本主义萌芽,不如说他们害怕萌芽带来的无产者。

    巴达维亚这边的情况,就是类似的。

    糖厂工人,和糖厂老板之间的矛盾,是地主和农民之间那样的矛盾吗?能用同样的思路解决吗?把榨糖的机器拆成小块?把甘蔗园分成小片?

    《大顺律》是传统封建王朝的法律,解决不了巴达维亚布尔乔亚的事。

    大顺这个国家,是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它无力调和雇工和资产者之间的矛盾。

    除非是后者的矛盾达到了一定程度,旧的统治阶级和统治手段无法照旧统治的时候,一个能够调和此种矛盾的国家就会诞生:

    这个国家可能叫大顺,也可能不叫大顺,但肯定不是现在的大顺。

    也不仅仅是“奴工”、“压榨”这些黑暗面。

    《大顺律》同样无法解决巴达维亚这边的股份制、雇佣合同、产权所有、私产保护等等一系列新问题。

    所以不论是暗面、还是亮面,巴达维亚的高层华人,都不希望大顺的统治延伸到巴达维亚。

    在大顺的本土,旧有统治阶层的实力强大,他们无力反抗,也无力如同欧洲同行一样,能摁着皇帝的脑袋要求答应他们的条件。

    所以在远离大顺的海外,他们也不希望大顺的手,彻彻底底地伸过来。

    除非大顺这边明确给出了日后如何统治南洋、如何保护他们利益的条件。

    一来红溪惨案并未发生,这些人并不知道荷兰人的危险;二来屠杀未发生的情况下,七省共和国的法,也确实比封建大顺的法,更适合他们这些金字塔顶层的华人。

    种种因素下,连富光觉得,自己要做点什么。

    至少,主动把这件事挑明。

    倒不是说自己去说自己不要天朝的管辖,而是只要点清楚这件事要解决,至于怎么解决留给大顺和荷兰。

    自己,则根据大顺的态度,判断该怎么站队、如何站队。

    此时大顺的战列舰已经靠的很近了,自小被荷兰人的分尸之刑吓到认为荷兰不可战胜的连富光,内心的天平已经倾向了大顺不可战胜。

    在这种情况下,他,或者说巴达维亚的高等华人的渴望,也就明确且清晰地分出了轻重。

    最好,大顺不管巴达维亚的事,一切照旧。

    其次,大顺攻下南洋,但法律一切照旧、统治手段一切复用荷兰之法。

    再其次,顺荷开战,不分胜负,生意好几年没得做。

    最最次,大顺攻下南洋,用在大顺的旧制度,统治经济基础完全不同的南洋。

    如果真有可能是最坏的结果,那现在就要考虑断尾求生,准备转型了:比如,变卖家产,跑路回大顺,买房子买地,捐个监生,请个西席教儿子读十三经,准备孙辈科举,重孙为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