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 承诺与回馈-《新顺1730》


    第(1/3)页

    “往您的酸黄瓜上撒雪白的盐的权力,是我们之间和平的基石。”

    摇晃了一下盐瓶,盐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就像是摇动孩子喜欢的拨浪鼓,在逗孩子玩。

    伊丽莎白女皇皱了皱眉,眼睛盯着刘钰手里的盐瓶,看着他把盐瓶放下,心中的不满只能一吐为快。

    “我不希望将两国的和平,寄托在您的善良和道德上。人们能够遵守道德的唯一原因,是违背道德所承受的压力。可国与国之间,没有道德可言。”

    刘钰轻轻推倒了盐瓶,真诚无比地说道:“女皇陛下,撒盐的权力我们有,且只能有一次。我们不会轻易地动用这唯一的一次撒盐的权力。”

    “因为一旦撒盐,要么我们可以确保维持伏尔加河的占领;要么就只是拖延一下你们的脚步。”

    “撒盐的办法一旦动用,以后就再没机会用了。我不是靠道德来维系和平的,我是靠利益。”

    “如果有一天,我们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军队或者补给,能够在十日之内从京城运送到鄂木河,那么就算你们不想,我们也会撒盐,而您却制止不了。”

    “亦或许,我们在吃其余美食的时候,您和我的敌人达成了同盟……那我,就不得不摇动雪白的盐瓶,在伏尔加河的酸黄瓜上撒盐了。”

    “正是因为它很有用,但却只能用一次,所以我们才会小心翼翼,不会选择滥用。”

    “也正因机会如此宝贵,所以才是和平的保障。”

    “您说的没错,主动权在我,我可以撒盐,而您没办法。可也正因如此,我们之间才有和平。”

    “反过来,如果你也能撒盐、我也能撒盐,那么就会像是争抢黑海的鱼子酱一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而且,不但可以保证我们之间的和平,还能保证您不和我的敌人结盟。这是我们和平的基础。”

    伊丽莎白女皇的眉头看似皱的很紧,但内心却是轻松的。

    刘钰的话,印证了当日贝斯图耶夫的判断。

    他要签的,不是《中俄互不侵犯条约》,而是要达成《中俄不与彼此宿敌结盟条约》。

    餐桌上的比喻,说的很明白。

    刘钰那句将来能十天从京城到鄂木河的想象,听起来只是笑话。

    对中亚地区,如果大顺不想进攻,那也就意味着和平。

    短时间内,俄国无力在中亚方向继续蚕食。当初打个准噶尔就颇为费力,那还是因着准噶尔缺少大炮,以及游牧战术特色的不会攻城。

    大顺如果想要主动进攻,俄国其实四面树敌。

    正因为大顺不想主动进攻,所以才要急着缔结条约,因为大顺有进攻的主动权,所以大顺这边主动缔结条约就真的是和平的保证。

    同样,大顺主动提出中俄不可单独与第三方敌人结盟,也就意味着大顺下一步肯定是要与欧洲国家发生冲突。

    漫长的陆上边境,大顺只有一个欧洲邻国,那就是俄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