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种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的话,刘钰常说。 旁人也就罢了,最心腹的康不怠却咂摸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荷兰不是一个整体,那大顺就是吗? 公子说的“我们”,到底是谁? 反正不是士大夫,士大夫和荷兰这边的事,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那刘钰这个脱口而出的“我们”,可就有些意思了。 “我们”,到底是谁? 细细品了一会刘钰描述的敌人和朋友,越品越觉得味道有些燥。康不怠心中有话,这时候也不便说。 怕刘钰一时兴起,再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忙叉开话题道:“既然奥兰治家族已经‘el retorno del rey’,王者归来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走了?” “若再留在这,反倒叫奥兰治的威廉不好做。他不做点姿态驱赶我们,难以平息舆论。真要是撕了条约,他又不敢。我看我们还是走吧。” “我担心真的不留余地,逼他到墙角,为了安抚民众真的撕毁了贸易协定,那咱们锡兰那边的数万人就不好过了,这时候不好出什么岔子。” 刘钰也正有此意。 “然也。是该离开了。不过在离开之前,我们还是要见一见我们‘潜在的朋友’。先拉上线,将来说不定还要合作。” “至于奥兰治派那边,该走的形式还是要走的。既然新王即位,按照‘礼法’,这朝贡国该派人前去天朝请封,天子遣天使来册封才是啊。” 旁边的人听了这话,都笑了起来。 都知道如今再去,那便是火上浇油了,打着捍卫祖国尊严大旗的奥兰治派,也会借机炒作这件事,非要弄得轰轰烈烈把刘钰派去的人轰走不可。 不过,反正此时要轰走刘钰的这些人,本就是将来的敌人。 而之前让刘钰颇为不爽的东印度公司、荷兰的金融家们,其实已经有了和他做朋友的基础。 只要大顺能够顺利地拿下南洋,这个“友情”就会更加地稳固。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 占据南洋的东印度公司,和试图下南洋的大顺,不死不休。 大顺下南洋成功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和大顺资本,可以合作。 这叫【有些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则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转化,关键就在于找到转化的节点。 资本是逐利的。 在大顺不下南洋的时候,voc掌控着南洋的香料贸易垄断,投入一块钱,哪怕贪腐横行、哪怕听调不听宣、哪怕总督腐败人尽皆知,依旧可以给股东每年最低18%的股息。 如果大顺下南洋,荷兰资本想要夺回南洋、重获香料贸易的垄断,考虑到绕好望角的损耗、后勤补给、死亡率,至少需要30艘战列舰,五万名士兵,300艘辅助船只,不要说18%的年息,单单是这个成本,每年的利息就要让荷兰受不了。 稍微算一算,这就至少需要一亿两白银的军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