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一章 不管而管、不治而治(上)-《新顺1730》


    第(3/3)页

    但是,葡萄牙人,以及后来的荷兰人,对水稻没有兴趣。他们有兴趣的,是香料。

    锡兰的王国,存在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欧洲人想要的锡兰,是一个标准的殖民地经济体系,主要生产各种经济作物。

    至于兴修水利、挖掘水库、保证灌溉、治水安民……对不起,欧洲人没兴趣。搓肉桂、晒胡椒,也根本用不着水利设施。

    从葡萄牙人开始统治到现在,肉眼可见的毁灭了锡兰原本的经济。

    欧洲人不管也就罢了,各个封建贵族都在和欧洲人做生意。原本没有大生意可做,就是标准的中世纪自给自足模式,自己的领地内还是要修一修水利设施的。

    欧洲人一来,这些封建贵族们更愿意叫百姓搓肉桂、种胡椒,以换取金钱、军火、枪械……

    近二百年来,大量的农田荒芜、水库荒废、水利设施失修、西南部的沿海平原大量丧失……

    种种这些因素,导致锡兰的文明程度大步后退。

    后退到什么程度?

    谢玄的北府兵抵抗五胡乱华、华夏士族衣冠南渡的时候,法显和尚去了趟锡兰,在其《昔道人法显从长安行西至天竺传》里,就说锡兰国有良好的水利设施,稳定的水稻种植业。

    但到了荷兰人统治的末期、英国人抢到锡兰的时候,锡兰的内地地区居然退化成了“刀耕火种”,以至于英国为了茶叶种植,不得不出台臭名昭著的《timber    odinance》,即《斯里兰卡林业法令》,禁止刀耕火种、禁止烧荒种地。

    殖民者造就的影响和改变,绝不是杀几个人、改一点信仰这么简单。

    而是整个经济体系的全面崩解。

    一个在三国时代刚过去就有大规模水利设施的国家,一千多年后混成了刀耕火种,这种倒退程度是可怖的,在中国这边,根本就是难以想象的。

    对民众的影响,当然是巨大的,也是可以切身感受的。

    农业基础崩溃,几乎造就了孟加拉大饥荒那样的惨剧;原本和印度之间的贸易被欧洲人把持,让僧伽罗人不得不重新学起了织布纺织,而原本是可以拿槟榔换的;大量的不愿意改信的逃亡者来到了山区,失去了水利设施和灌溉沟渠,不得不选择刀耕火种的方式……

    他们不懂这一切的经济内核到底是什么,但却直观地感受到生活在退步。而这一切,都可以直观地理解成源于“许多年前,那些从科特登陆的、吃着白色石头、大口喝血、武器如同惊雷可以震倒须弥山”的人。

    而现在,又新来了一批人。

    这些人,赶走的欧洲人。

    这些人,据说也是来自一个信佛的国家。

    而这个时机,正是他们的、南印度来的国王,从印度教改信佛教之后不久。

    这只是巧合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