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因为东印度公司,从一开始,就是一家有限责任制公司。 这是一个创举,使得董事会成员并不需要对公司的债务负私人义务和责任。 伴随着大顺使节团的到来,东印度公司放出风声,说这些事可以和中国人通过谈判解决。 再加上阿姆斯特丹市的暴力机关,以行政手段压制挤兑,总算堪堪稳住了外面疯狂的投资者和追债的。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 如果只是投资者,荷兰的整个金融市场不可能发生这么大的海啸。 东印度公司的股本这些年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动,基本上稳定在大约800万两白银的原始股本,并没有增发募股。 原始股本和公司市值,并没有直接关系。东印度公司为了保护股东的利益,每到缺钱的时候,不是募股,也不发行新股。 而是靠发行债券。 债券一方没有股权,那些债券也不是股票,只是东印度公司正常借的钱,到时候还给本金加利息。但是和股息分红,是毫无关系的。 如果真的论东印度公司的市值,肯定是远超800万两的原始股本的。不说百倍,十倍是有的。 这从这些年东印度公司发行的债券就能看出来。 东印度公司发行的债券,如今已是原始股本的12倍。不过在大顺下南洋之前,从未有人怀疑过东印度公司的信誉,信誉平级可谓是非常非常高。 愿意的话,d/e比,达到20、甚至30,信誉平级依旧是最高的那一档。 现在的金融市场,没有那么规范。 东印度公司从不在荷兰借钱,只是发债券。这一点是很明确的,东印度公司从不在荷兰借钱。 借钱是找别人借,发债券是自己发了债券你们爱买不买。 200年前的荷兰,和大顺差不多,想要借钱,年利息怎么也得个20%,荷兰也有过30%年息才能借到国债的时候。 但是,荷兰终究是现在金融的发源地,他们搞出了评级制度的雏形:只要按时还钱、还利息,就可以借到利息更低的贷款。 荷兰没有正规的国债,因为都没有个正式的荷兰国。各个省、各个市、东西印度公司发行的债券,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国债。 从200年前的30%的年息,这些年一路走低,一直降到了40年前最低的4%。 这也使得东印度公司发行的债券,很多人抢着买。最起码,比买4%的国债要强。 而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更是节节攀升,因为股息分红,始终保持在20%左右。这在荷兰已经是相当高的回报率了——荷兰的金融资本为什么热衷于借款给别的国家?为什么法国与荷兰打着仗呢,还买法国国债?为什么明知道英国的手工业起步会挤压荷兰的手工业,也使劲儿给英国工厂主贷款——因为荷兰本国的利息太低了。 为什么荷兰本国的利息这么低? 荷兰和大顺不一样,大顺可以买地,肯定比买国债强的多的多。 主要是一来荷兰实体工业持续衰落。 二来赚钱的行业全是垄断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包税、海运保险业等等,你就算有钱,你也插不进去手,基本不增发新股。 就像是东印度公司,如果不发债券,而是增发新股,当天就能被买爆。但是东印度公司不发新股,只发债券,爱买不买。债券,不是股金,不需要支付20%的超高年息,而是按照信誉评级,给个5%左右的年息。 这才是大顺下南洋直接导致荷兰金融动荡的根本原因。某种程度上,东印度公司的债券,也算是荷兰的一种国债了。大顺毁的不只是东印度公司,而是直接摧毁了荷兰的“国债”偿付能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