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八章 新矛盾(下)-《新顺1730》


    第(3/3)页

    想到这里,刘钰便道:“虽暂时无有纺纱快上几倍的手段,可要说这织布能快上一些的手段,甚至比飞梭更快的手段,倒还真有。而且似乎也不需要巧手,寻常人也能做得。”

    “只是朝廷顾虑,如此一来,恐夺小民之业,是以未曾放出。但以你之见,若真有了能加快织布数倍的机器,这松江府的机户,有多少肯买的?”

    那妇人想了想,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说。

    好半天,刘钰见她欲言又止,便道:“你只管说。”

    “回君侯,这让织布快上几倍、又不需要巧手的机器,若真有,我们当然是想用的。可终究还是要看朝廷对‘齐行叫歇’的态度。若是朝廷不管,我等还真不敢用。只说这新的飞梭改造后的织机,便引出了一些事端。若是又快几倍且不需好手,只怕事更严重。若是朝廷要管,我等如何不敢用?”

    刘钰点点头,也明白这些新型阶层的顾虑。

    这是大顺一直以来的行政风格。虽然之前处理的都是地主和农民的问题,可这种风格还是让这些新型阶层有些恐惧。

    大顺建国时候,确实妥协了。但妥协,不是全面的投降,在一些事上,还是做了做的。

    最起码,当年江南的奴兵、瑞金的田兵,他们后来都是入了大顺的伙。

    就算是喊出了保天下的口号,和江南士绅达成了妥协,不至于搞出来均田免粮这种让太祖皇帝死在九宫山的口号了,可终究也只是妥协而不是投降。

    虽然办的不彻底,可大顺在前期的政策,确确实实是偏向于小农的。

    只不过,因为明末的战乱,大量的人口死亡、大量的土地无主,缓解了矛盾,适当偏向一下也不会闹出大乱子就是。

    真要是换了个传统的“青天大老爷”,地主和农民的事,自是偏向农民;可也一样,雇工和雇主的事,也会偏向雇工。

    苏州府的齐行叫歇事件,和动力机械的织布机可能引发的事件,可绝不是一回事。

    而且前者处置的,机户一方,还是织工一方,其实都觉得朝廷做的不好。

    因为机户希望,彻底禁绝不说,还不应该答应织工的条件;而织工则希望,朝廷不但为他们撑腰,让机户答应他们的条件,还应该予以支持。

    但大顺是个地主和农民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对新兴阶层的矛盾只能采取和稀泥的方式——大顺的统治阶层,既不是机户,也不是机工。

    这就使得作为新兴基层一面的机户,担心将来真要是搞出了机器,闹出了诸如砸机器之类的事端,朝廷依旧和稀泥,那可真不敢用了。

    商人不是士绅。

    在天朝,可以名正言顺地说出“与士大夫治天下”这样的话,这也是政治正确的、不能被攻讦的。

    可要是说,与“商贾机户治天下,而非与小民织工治天下”这样的话,这就是绝对政治错误的,会被攻讦死的。

    这一点,刘钰是不能明着表态,说什么你们只管干,将来真要是有人捣毁机器,我负责武装镇压之类的话。

    但若不给一个明确的态度,这些人恐怕也会多有顾虑。

    伴随着松江府工商业的发展,这里面产生了许多的矛盾。

    就如同粮价问题,这是地主农民,与资本家雇工这两个时代团体的矛盾。

    而齐行叫歇朝廷态度问题,又是资本家和雇工这两个新兴阶层“内部”的矛盾。

    松江府机户们想知道,以后面对这些新矛盾,朝廷向着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