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二章 大事成矣(三)-《新顺1730》


    第(2/3)页

    可如果没有秦国那般硬怼反秦同盟的实力,却不求称霸而求称帝,这就很不对了。

    法国现在没有硬怼反法同盟的实力,而且哪怕是后世有拿皇加革命的诸多buff加成,结局也不是六王毕、四海一,况于现在?

    路易十五对法国的实力、欧洲各国的力量对比,也是有点数的。要不然,也不能气急败坏地骂俄国女皇,更不能因为俄国出兵五万就着急上火。

    这就像是秦国有称帝实力的时候,围攻赵国,魏国要救,就一句“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便能吓得魏王不敢出兵。

    法国现在要是能直接给俄国送个国书,来一句“吾攻尼德兰,旦暮且下,尔若敢救,必移兵先破彼得堡”。吓得俄军不战自退,赶紧退兵,这就有资格兴帝业了。

    然而现实是俄国出兵,法国不是恐吓,还是派大使恳求俄国不要和英国同盟。

    就这实力,也配行帝业?

    帝业不敢行,霸业却可成。

    齐国公按照刘钰之前的分析,以及他对这边事务的理解,就认为法国日后成霸的机会还有很多。诸如“征讨蛮夷”、“贡酒苞茅”之类的理由,多得是。

    首先,英国不是欧洲大陆国家,欧洲大陆的事,你一蛮夷,掺和什么?

    其次,神罗内的事,神罗内部解决。你英国国王,头顶上还有个汉诺威选侯的头衔,这事得说道说道吧?要么去当英国国王、要么来当汉诺威选侯,现在你这个汉诺威选侯,到底是为神罗说话?还是为英国说话?

    再次,普鲁士崛起,奥地利衰落,法国居中调停,使之均衡,不至一方过强;打掉英国人这个汉诺威选侯的头衔。做神罗内部事务的仲裁者,左右者。

    这不都是霸业吗?

    针对英法矛盾这个路易十五已经认可的“共识”,齐国公用把外交理解成古之纵横士的想法,用颇为复古的方式对路易十五进行了劝说。

    和古时故事一样,先讲了一个故事作为比喻。

    “天朝古时开武举考试,有两个人。一个人能开九石之弓、另一个人却能开十石之弓。距离考试还有几天的时间了,这个能开九石公的人,也想当状元。”

    “于是他悄悄去那个能开十石弓的人家,在他的饭菜里下了药。考试当天,能开十石弓的那个壮士,腹泻不止,周身乏力。于是能开九石弓的壮士,就成了状元。”

    “国与国之间,难道不也是这样的道理吗?如果不能勤修自身追赶上别人,那么就祸害别人让别人不如自己,难道不是有一样的效果吗?”

    这个阴损的故事做的比喻讲完,齐国公又道:“之前英国不强,难以称霸。遂三番五次搅合欧洲事务,让法兰西不断削弱,就如同给法兰西的饭菜里下药。”

    “只是,斗转星移,如今攻守之势异也。”

    “英人有北美之地,贸易拓展,人口日增,如今英人反倒是那个能开十石弓的那个。”

    “英国日强,法兰西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今法兰西人口数千万、百二十城。”

    “南有比利牛斯山为城、西有大洋有壕。东扼阿尔卑斯山,猿猱欲度尚愁攀援;北有神罗诸国,争斗不休,或如小婿言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

    “法兰西之耕地,若比中原之沃;法兰西之人口,冠绝欧罗巴之最。”

    “此已有雄霸之资。只要能把英国拉下水,即便法国的人口土地不再加增,那也依旧称雄夺冠,难道不是这样的道理吗?”

    “若使英国困于孤岛,尽弃殖民地之利,法国即便不加人口土地,若无英国离岸搅合,法兰西在欧陆,又有谁人可制呢?”

    有了前面的诸多铺垫,齐国公再讲这番道理,就可以算作道理了。

    和后世很多人臆想的“法国在不断挑战英国霸权”不同,此时的现实,其实是英国在不断挑战法国的霸权。历经第二次百年战争,终于在1815年6月18日挑战成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