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五章 大事成矣(六)-《新顺1730》


    第(2/3)页

    废了丞相,不再设首相一职,前提是本事得足够。

    比如朱元璋,他自是有这等本事的;可要是水平顶多是个朱允炆的水平,然后性格还是那种觉得自己贼猛,啥都准备自己上的人,这就要出问题。

    你有足够的本事,废丞相,没啥。

    国王为了抓权,设置了“secret    du    roi”军机处,但是国王的水平呢?

    战争、打仗、政治、经济、贸易、外交……其实都没啥太高的水平。

    要是打仗如腓特烈二世、政治如伊丽莎白女皇、外交如特蕾莎女王、战略意识如威廉皮特……一把抓,自然是好的,而且也完全用不着一个“红颜挚友”来给自己出谋划策。

    现实情况,不说路易十五啥也不是吧,最起码说句稀松平常、中人之姿是没啥错。

    如果要是现在停战,为今后再打做准备。

    那么,外交上联络奥地利、俄罗斯;军事上进行军事改革;贸易上更改严苛的科尔贝尔的政策;经济上扭转法国工商业不振……等等这些问题,就会让国王焦头烂额。

    又不设丞相、又想大权独断、又没本事,那肯定就要多来从女人这里寻找慰藉,寻求一个答案。

    蓬帕杜女侯爵自认自己有能力做到的,就是同为女人,可以斡旋奥地利和俄国的关系,也就是恰好在内廷小圈子的“secret    du    roi”发挥力量。

    而军事、贸易、经济等,她整天参加巴黎的沙龙,自己不懂的可以问别人嘛、自己不会可以吹枕边风推荐别人嘛。

    这样一来,自己的地位,岂不是就更加稳固了?

    她能这么计划的前提,就是路易十五人菜瘾大,但又不知道自己人菜瘾大。

    要是朱元璋、李世民之类的水准,就算废了丞相,在军国大事上,需要去问女人该怎么办吗?

    最多也就是因为臣子直谏,回去后发发牢***人在德仁等问题上劝几句就是了。

    就大顺的人,能想象前朝朱元璋询问马皇后,这全国的赋税、军籍应该怎么搞;这大明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应该怎么弄吗?

    故而,在这个前提和现实下,对她、对蓬帕杜女侯爵最有利的政策,也就是现在停战,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除非,她现在要么能做圣女贞德带领法军战无不胜、要么能说服普鲁士为了法国的利益再度开战。

    既然什么都做不到,那么现在这种局面继续下去,就是毫无意义的。

    她之所长,或者说她所能发挥的地方,是外交、经济等事项,而绝对不在梭哈一把赌国运的战争上。

    路易十五的这种性格,其实很好理解。

    缺爱、尤其是童年缺少家庭的爱、母爱,往往会衍生出一种看似畸形、扭曲、相悖的心理。

    一方面,极度渴求别人的认可,因为从小没有父母站在父母的角度无条件、无渴求地夸奖你。

    而是家庭教师、严厉的老师之类,以极高的标准要求你。

    成绩进步了,表现的好了,符合他们心意了,便夸奖你,鼓励你。

    而若是表现的不好、差了,便斥责你。

    但真正的父母不该是这样的,真正的父母应该是在小的时候,无论你撒尿玩泥、还是搓个泥巴泥塑,都会夸一句我的儿做的真漂亮。

    于是路易十五便极度渴求别人的赞扬、理解、支持、称赞。

    他不自信,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甚至有一种近乎病态的讨好型人格。

    作为一国之君,这种极度渴求别人认可的体现,就是希望自己不靠别人的帮助,办成一些事。

    倒叫你们看看,我厉害不厉害?我强不强?

    我没有人的帮助、没有人的建议,我依旧干成了很多事。

    快来夸夸我!

    快来赞扬我!

    不要说我不好,不要说我不行,不要像我小时候一样做错点什么就训斥我!

    不要把我逼成小时候那样,从七八岁开始,就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你们这些大臣、监护人、家庭教师,喜欢听什么,我便只能说什么,否则你们便要不高兴、便要训斥我。

    现在,我长大了!

    我干的很好!

    我很厉害!

    夸我啊!夸我啊!

    我不是靠你们的建议做成的事。我是靠自己的主见,我的主见你们或许不同意、不认可、反对,但我依旧做成了!

    证明什么?证明我才是对的,你们才是错的!

    是你们不对,你们是错的,当初我小的时候你们那么训斥我,可到头来你们训斥我是不是因为我错了,而是因为你们不对,所以你们眼中,正确的反而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这种人又对性上的伴侣,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要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