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二章 海牙惨案(三)-《新顺1730》
第(2/3)页
现在对英国和英国殖民地的走私,主要是三家公司。
原瑞典东印度公司、现中瑞俄三国贸易公司;原丹麦东印度公司、现丹麦亚洲贸易公司;以及原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泽兰省商会。
丹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进口的茶叶、棉布、丝绸等量,都是高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
如果大顺真的拉到了荷兰,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成了“自己人”的公司,那么肯定要遏制其余竞争对手的。
好比对英走私一共一百块钱,现在丹麦赚40、瑞典赚30、荷兰赚30。
开拓市场、扩大走私渠道、做大大饼,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
增量,不是短时间内立竿见影的。
还是要靠“内卷”,分存量。就是把丹麦的那40,中荷拿走30,剩下10送给瑞典俄国。
而且。
将来如果真要开战,瑞典对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有宣称和野心,丹麦却并没有继续作战的动力。
那么,为将来计,一个根本不可能出力办事的,那就别占着茅坑不拉屎了。直接动用大顺的朝堂行政力量,遏制丹麦的拿货渠道。
加百分之二十的出口关税,丹麦的走私贸易就直接废掉了。北欧的销售市场,被瑞典俄国瓜分;美洲英国的走私市场,被荷兰大顺联合吃掉。
丹麦在东南亚又没有殖民地,最近的殖民地,在印度的泰米尔纳德地区,大顺这边想走私也不容易。大顺加了出口关税,丹麦就只能干瞪眼,最多也就是靠着国内的关税保护,吃吃国内市场罢了。
除了为中荷合作增加利益、让荷兰金融资本看到跟着大顺混的好处外,另一个目的就是挑唆英俄关系。
外交之谓,此时无非四个字,威逼利诱。
大顺和俄国之间的漫长边境、蒙古问题、宗教问题等,都在威逼的范畴之内。
而制裁丹麦,让俄国参与中瑞贸易,这就是在利诱了。
一旦俄国的贸易发展起来,英俄之间的矛盾就会加深。
丹麦问题,看上去是丹麦的事,本质上却是中、俄、英三国博弈。
丹麦的王妃是英国公主。
丹麦和英国的关系一直很近。
丹麦是英国扼守波罗的海出海口的重要屏障。
大顺制裁丹麦、中瑞俄三国贸易的崛起,都势必让英国做出选择。
就像是前几年瑞俄战争里,丹麦对瑞典王位提出要求时候一样。
出于英俄之间的贸易、为拉拢俄国,英国和大顺一起对丹麦施压,使得丹麦放弃了对瑞典王位的宣称。
瑞典是亲法的、丹麦是亲英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