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三章 双赢(下)-《新顺1730》


    第(2/3)页

    关自己屁事?

    而那些真正的金融家、银行家、东印度公司的大股东们,只需要告诉他们大顺将与荷兰合作,他们仍有入股的机会,他们自然也会忘了之前的仇恨。

    唯独是哪些人大顺已经得罪死了呢?

    自然是那些中产。

    家产不是很多,没有到金融家和大商人的地步,但是当年也买了一些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或者债券。

    这些人已经被大顺得罪死了,怎么讨好也没有用。既然这样,那就干脆不敢。

    花点钱买粮食,刷底层的好感。

    合作一起走私,刷金融家和商业资本的好感。

    至于中层,反大顺就反呗,难不成还能折腾出什么结果来?

    康不怠很赞同刘钰说过的话,试图讨好所有阶层,结果必然是所有阶层都不满。与其这样,那些讨好的代价太大、而好处不大的阶层,直接放弃,根本不用想着去讨好。

    这话,在大顺行得通,而且历朝历代一直行得通:农民当然有统战价值,因为不统战他们,就会出李自成;士大夫地主,当然也有统战价值,因为不统战他们,官僚体系都会反朝廷;唯独商人,搞他们,他们也出不了李自成,讨好他们任由他们买地做官,那么土地兼并就会前所未有地加速。

    在荷兰,这个道理当然也行得通。

    康不怠对那些可能的反大顺的人,根本不在乎。

    这才哪到哪?等到将来大顺的大量货物涌入,才是要彻底得罪死了呢。也不差今天这点事了。

    从这次政变,以及之前的摄政派执政,康不怠就看出来了。

    想要与荷兰合作,只需要搞好与那些大银行家、大商人的关系;让最底层的百姓不反感,这就够了。

    中间那部分人,成不了事。

    至少暂时成不了事。

    在此背景下,大顺这边与荷兰的合作细节的谈判,就用一种非常诡异的顺序展开了。

    每一天,大量的荷兰人都在关注着双方谈判的消息。

    而最险放出的两个消息,更是直接将大顺这边准备要合作的两个阶层的人,满足了。

    先是,大顺宣布将会与荷兰全面合作,东南亚包括锡兰等地的香料,将由中荷联合的贸易公司专营,大顺将保证东南亚的香料不会给其余国家。大顺将来可能会在阿姆斯特丹,投放国债。

    然后,中荷联合的贸易公司,将在荷兰制造不少于库平银40万两订单的护航舰。其中舰队的缆绳、布料、帆布、木桶等,全部在荷兰购买,以订单形式预定。

    中荷联合贸易公司,将扩建阿姆斯特丹的码头、港口。将优先雇佣在荷兰的大量因为战争和粮价上涨导致的难以为生者,或者退伍的士兵。

    且为保障荷兰之中立地位不受第三方威胁,荷兰将允许大顺的军舰——在大顺不与任何欧洲国家开战亦即中立的情况下——在荷兰停靠。并且所有补给与船只修理,将与荷兰船坞和阿姆斯特丹省造船行会合作。

    连股份比例、贸易回报、合作模式这样的东西还没谈好,就先把这两个消息放了出来。

    这两个消息迅速传开,在那些关注双方谈判的荷兰人中口口相传。

    这既讨好了荷兰的商业资本,也讨好了至少阿姆斯特丹市的大量中下层民众。

    看上去,中荷合作,确实是个双赢的典范式的合作。

    大顺解决了欧洲贸易的主动权问题;荷兰在丢了东印度殖民地后仿佛被神眷顾一般奇迹般地重新拿回了香料专营和茶叶欧洲市场销售垄断地位。

    大顺终于把触手伸向了欧洲;荷兰有了中国和法国两家列强所保证的中立地位。

    大顺在欧洲终于获得了一个可靠停泊地;荷兰得到了急需的一部分订单和投资稳住战争结束后严峻的贫困问题。

    大顺终于可以拿到一个年利息低于36%的优良借债地;荷兰得到了一个年利息高于5%的优质借债者。

    大顺萌芽的手工业资本找到了一个市场;荷兰发达的商业资本找回了货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