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四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九)-《新顺1730》


    第(3/3)页

    这种情况下,反倒是对放开茶叶关税之类的兴趣不大了。甚至,继续发展下去,西洋贸易公司怕不是还要盼着英国继续搞茶叶关税呢。

    要是走私茶和合法茶一样便宜,谁买走私茶呢?

    若是早十年,放开茶叶关税,说不定中法同盟现在都瓦解了,中英同盟说不定都建立了。

    十年之后,大顺却已经根本不提关税问题了,而是转向了技术保护问题。

    只是,因为刘钰说了好多“官”、“商”意识上的区别,法扎克莱觉得某种程度上,刘钰未必不能继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合作。

    毕竟,按照刘钰理解的“国民财富”与他所理解的国民财富的区别,增大出口意味着工业规模上升,也就意味着创造的财富上升——这里的财富不是法扎克莱理解的金银财富,而是刘钰说的“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总和”。

    这两种财富观的区别,就使得法扎克莱认为,还不是完全丧失了机会。

    只要,摸清楚大顺真正想要什么、他们是怎么理解财富的,便有机会顺着去做一些让大顺感到可以接受的、高兴的事。

    至于说英国放开技术保护,法扎克莱内心当然是支持的。

    本来嘛,在欧洲一月份起航、七月份到松江府、十二月返航、七月份回欧洲。将近两年的时间,结果去的时候基本是空船,只能装一种商品,那就是白银。只有返航的货船,是有利润的。而返航的利润,要均分在两年内。

    如果,在欧洲也能装一些特殊的、大顺急需的、利润极高的货物,公司的利润当然也就翻番了。

    当然,这些货物得是在大顺合法的。鸦片倒是利润也高,但在大顺不合法。

    但难点恰就在这:

    如果东印度公司想要说服议会,需要东印度公司的体量足够大,给予股东的分红足够多的、参与入股的人足够多的、能够给王室带来的利润足够多的、能够花钱游说绑定公司利益共同体的人足够多。

    如果公司不转变思路,却又意味着,如果公司想要足够大、足够赚钱、足够分红,就需要说服议会,放开大顺所需的技术商品的管制、放开茶叶棉布关税。

    这就像是如果要达到b,必须要做到a;而想要做到a,第一步是达到b。

    这是一个闭环。

    法扎克莱内心渐渐涌出一种想法。

    公司想要发展,就必须跳出这个闭环。

    是否有另一种思路、暂时跳出对华贸易的依赖,可以使得公司的规模继续扩大、足够赚钱、足够分红,以至于在议会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如果有,那么,这个增长点在哪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