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一章 南洋大开发(十)-《新顺1730》


    第(2/3)页

    这当然知道这明显是个赔钱的买卖。

    而且是会赔的底掉的那种。

    况他对这种赔钱维护旧制度的善举向来嗤之以鼻。

    只不过,来之前就存了杀人的心思,便要提前准备一手。既是那些人让他一时不痛快,那他也只能叫那些人再没有机会痛快或者不痛快了。

    苏北的种种问题,或者说那些制造问题的人,他要解决解决。

    造反有造反的解决办法。

    制度内有制度内的解决办法。

    与其说这是个好心的青苗贷,不如说是一个想办法让权力下到县乡以内的间谍机构、调查机构。

    既然前人智慧可以搞《流民图》。

    为何他就不能依照前人故智搞《劣绅谱》呢?

    很多行为,即便是在大顺,那也是重罪。

    而且刘钰把准了皇帝的脉。

    既然皇帝花了几千万,准备治理淮河。能不能治好先不提,废弃漕运又治理淮河,显然是希望这里的统治能够安稳下来。

    想要安稳,就得动土地。

    动土地,就得想办法。

    大顺的根基是小农,这一点皇帝心知肚明。黄淮地区这块帝国之癌,不是只靠治水能解决的,皇帝也清楚。

    尤其是这里的兼并和士绅问题,因为天灾、水旱等问题,比别处更严重的情况下。

    怎么解决?

    均田太吓人。

    但刘钰负责找罪状,到时候控诉一番,告发几千人,来一场牵连甚广而又在大顺之内名正言顺的大案,解决掉皇帝花了几千万两治淮之后想解决的土地问题,皇帝自会支持。

    既然文字可以为大狱的名目。

    那么自然也可以有别的名目,兴起一场大狱。

    理由总能找到。

    关键就在于皇帝的态度。

    如果皇帝自己的心态半死不活,就彻底放弃黄淮区了,那无论怎么做都没意义。

    既然皇帝投进来这么多钱,皇帝肯定也想解决黄淮地区的诸多问题,只要把握准这一点,就可以兴起一场大顺建国以来最大的大案。

    甚至,可能到时候皇帝还巴不得刘钰“深知朕心”,搞出这么个大案子呢。

    刘钰也算过时间。

    松江府等地的十一税改革,稳定下来大约要四五年时间。

    挖通淮河、解决漕运、彻底废漕,大约也是四五年时间。

    南洋漕米可以稳定供给、可以保障足够的安全,也大约是三四年时间。

    一旦松江府等地的十一税改革结束,淮河基本挖通了入海口、漕运彻底废掉、南洋米已经稳定的时候,就可以引爆这桩案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