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二章 旗手-《新顺1730》
第(2/3)页
他鼓吹的时候,英国的生产力水平是高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所以他鼓吹自由贸易绝无问题。
但他真正了解到对华贸易的数据之后,了解到棉布税率茶叶税率之后,他又不得不承认,真要是自由贸易,英国工业要完。
在面对对华贸易的问题时,有人就问亚当·斯密,面对中国商品,你依旧坚持自由贸易吗?
既要坚持自己的自由贸易理论,又要承认中国商品在自由贸易下会对英国工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亚当·斯密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那些资金不足的民族,如中国,应该把资金放在发展工业上,这是当务之急。而如出口、转运、航运业务,则交由那些资本充足的外国代理。他们应该把资金放在正在被他国挑战的工业上】
【由英国资本,承担中国货物的出口、转运和航运上】
【中国资本应该集中追赶工业】
【英格兰应该成为中国和欧洲贸易的中间人】
话说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到了死胡同了。
他的理论不能说错。
但就这个问题,却已经拙劣地无法解释中英贸易问题了,这就是标准的顾左右而言他。
人家问他的,是你高喊着自由贸易,那么中国商品对英国工业产生了冲击怎么办?
他回答的,则是说我们可以不用断绝对华贸易,但我们也不买中国货,而是由我们来当这个中西方贸易的中间人,由我们来取代荷兰人的角色。
回答了质疑者的问题了吗?
回答了。
真的是符合自己的自由贸易理论吗?
符合。
但符合当时英国的现实吗?
扯淡。
人家的问题,是说真正的自由贸易,而不是他这种拙劣变形的“我们当中间人,我们不买,卖给别人”的说法——还有个关键问题他也逃避了。
即,英国的工业品是只卖给英国人的吗?欧洲市场呢?
英国工业品是只卖英国本国的吗?
只靠英国自己的市场,靠羊毛收地租的贵族,就得先把亚当·斯密给扬了。
按他所说,英国的未来,就是欧洲市场让给中国工业,英国全面转型第三产业,转型航运、转口、服务业?
当然,后世证明这是对的。
但,显然,在这当时,在英国工业革命还未发生即将发生的时代,是绝对不可能被接受的。
理论要指导现实,而当时的现实,不是说需要一个让英国工业完犊子的理论的,而是要让世界相信这套名为经济学的新宗教,确保英国利益的。
因为亚当·斯密的回答,就是标准的我都要:
英国相对欧洲发达的工业,要坚持自由贸易。
中国发达的手工业,可以让过剩的英国资本流向服务业、航运业,但不进英国,而是卖给别的欧洲国家。
但这种我都要的回答,是无法解决“中国的棉布在欧洲市场也会对英国工业造成冲击”的问题的。
他回避了。
而刘钰对大顺贸易政策的制定,恰恰是“完美地实现了亚当·斯密的构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