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三章 量身定制-《新顺1730》


    第(3/3)页

    而刘钰刚才介绍蒸汽机的那段看似无意随口的话,恰恰戳中了这些人内心的需求。

    “以煤为草、以水为料”。

    不是每个井都配有天然气灶台的。

    而且天然气的采用,也是在明末才开始兴起。

    但之前自贡就是产盐区,用什么?

    自然是用附近荣县的煤矿。

    宋朝时候那地方就已经开始开煤矿了,而且大量地用于供应自贡地区煮盐用,煤炭产业是盐井发展的基础。

    自贡又不是在西域,自然不会缺水。

    以煤为草、以水为料,恰恰完全配套于自贡盐井原本的一套体系。

    “一旦做事,终日不停”。

    地租和工业资本之间的矛盾,使得工业资本必须要抓紧一切机会提升生产效率。

    现在牛、人三班倒,极大地影响了运转效率。

    最起码,第一波牛累了,得把牛下套休息、新一波的牛得上套干活,这也需要时间。

    而且,牛也得反刍啊。

    投资盐业的资本,急需一种牛。

    一种不需要喂、不需要反刍时间、不需要每汲三五次就需要换班休息的铁牛。

    这种牛如果不需要吃草,喂料,那就最好了。

    当然,就算喂料,若是能弄点煤糊弄糊弄就更干活,那也不是不行。

    “此物气力,五牛之壮”。

    这恰恰正是此时的盐井工业,正恰当的功率。也恰恰,是现在的破蒸汽机所能达到的功率,初期也就这样了。

    太大的话,浪费,因为配套的滑轮组、竹篾等,可能承受不住,而且依旧还是只能汲那么多卤。

    太小的话,没用,因为井口宽度决定了,功率再低一些,根本拉不动。

    同时,又因为提水的特殊性——提卤提水可以看成一件事,蒸汽机出现之初,本来就是提水的,这正是蒸汽机的本源命运——使得盐井去的提水设备,只需要稍微改动一点点,就可以直接配套蒸汽机。

    其技术改造,甚至都不如用筷子同时夹俩花生米有难度。

    后续真正有难度的技术改造,如用油丝绳把竹缆换掉,那就和蒸汽机等机械工业没啥关系了,这得找冶金工业。

    是以,刘钰看似随口一说的三个特点,实则恰恰是通过私盐贩子的消息,精准得出的市场需求。

    他可不是随便说说,他是有备而来的。

    刘钰不是个喜欢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的人。

    所以看到英国工业革命,他不会去感叹为什么江南纺织区偏偏没有和煤产区重合。

    那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感叹也是刻舟求剑式的感叹。

    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什么已经发展起来的手工业,恰恰是和煤靠近、且急需动力源的?

    这些都可以算作纯粹的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之外,还必须考虑另一个问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