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五章 和过去不一样了-《新顺1730》


    第(2/3)页

    在有意识的情况下,主动培养一批可控的财阀。

    在陕西商人听来,刘钰可真不是在吓唬他们,而是只是在说实话。

    陕西商人有啥?

    有技术吗?

    没有。

    技术是川人工匠的。

    有土地吗?

    没有。

    否则就用不着租地了。

    那么陕西商人有啥?

    有资本。

    有在大顺几乎完全不受监管的资本。

    而刘钰说的“朝廷”,现在有什么呢?

    恰恰陕西商人没有的,朝廷有。

    陕西商人有的,朝廷似乎也不缺。

    刘钰说着是扶植“川商”,可在陕西商人听来,刘钰话里有话——刘钰背后站着的,可不是川商资本,而是另一个资本集团。

    同样的,刘钰说的“竞争”,陕西商人在看完了蒸汽机之后,就明白,争不过了。

    哪怕是在商人设想的最完美的规矩、制度下,那也争不过。

    他们这些靠战争后勤发家的,尤其是第一批创业者,而不是后续的膏粱纨袴,是很清楚的:自己的奋斗只能依附于历史的进程,而不是他们天纵奇才攒下了巨大的家业。

    所以,他们也很清楚,现在朝廷想扶植一批新财阀,简直太容易了。

    就好比,现在刘钰去了自贡,瞄了几圈,把在那经营盐井的商人名单全都写在纸上,然后抓阄。

    闭着眼抓出来一个,叫王二麻子。然后说,就你了。

    缺钱?给贷款。

    缺技术?科学院蒸汽机支持。

    缺关系?朝廷扶植的人不用去考虑关系。

    这王二麻子最多五年,就能窜成川南首富,这都是必然的。

    刘钰花了二十年时间,让大顺筑基、打基础。

    这二十年的筑基,不是白筑的。

    筑基到现在,很多已经落后时代的官员,实际上根本都不知道朝廷现在所能调动的力量,比二十年前几乎翻了几倍。

    尤其是近海地区,可调动的资源力量,真细算起来,四五倍也不止。

    只是,这种力量藏得有些隐蔽。

    就好比暹罗的大米,暹罗是大顺的省吗?不是。

    暹罗的大米,是大顺的大米吗?

    也不是。

    但暹罗的大米,是不是大顺可以调动的资源力量?

    显然,是。而且只要大顺的海军继续马六甲以东称雄一天,那就会一直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