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五章 工业革命(二)-《新顺1730》


    第(2/3)页

    由他们带来的高粱种植技术、高粱酿酒技术,迅速铺开。

    并且很快,高粱成为了松辽分水岭以南地区的广泛主食,并且伴随着南部地区人口增长,一部分人被挤得继续向北翻越松辽分水岭,使得高粱种植不断北移到松花江流域,和由海参崴乌苏里江延伸的水稻种植业逐渐杂合。

    有了上次淮河修筑工程的经验,朝廷对于东北地区的酿酒业,并没有进行遏制。

    相反,酿酒业作为一个蓄水池,可以保证在必要的时候,花钱就能买到足够的粮食。

    高粱米也是粮食,用来救灾,肯定比大米便宜。

    原本大顺唯一能控制的粮食资源,也就是每年征收的那点漕米。现在则可以弄到各种乱七八糟的粮食,只要花钱,就能买到大宗商品。

    以这个三江口县为例,其所有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其实都是围绕着江苏资本的需求所布置的。

    农民和圈占土地的资本种植大豆。

    大豆在这里加工成豆油和豆饼。

    豆饼沿着辽河运送到营口,实际上也是非常便捷的,尤其是冬季一到,从黄龙府后世的长春,运送到沈阳,冰爬犁只需要不到十天时间。

    豆油之类,则一般是等到夏季,由船只沿河,一直运送到营口,在那里装船往南运输。

    高粱则是基本用作酿酒,再把高度的烈酒装捅,运送到营口;或者是沿着辽河逆流而上,运送到蒙古牧区,换取皮子。

    去年开始,这里倒是又多了一项产业。

    亚麻种植。

    从罗刹国引进的亚麻良种,以及从罗刹国引进的格林科夫梳麻机,使得亚麻产业也开始生根增长。

    新型的格林科夫梳麻机,使亚麻纤维的生产效率快速上升;而漫长的冬季,大量的女性又将这些亚麻纤维纺成亚麻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里又没得棉花,包买制很快就在周边发展起来。

    这些亚麻纱,也要运送到营口,再从营口运送到松江府,主要方向是作为经线,纺织成英国的混纺棉布,大量走私到北美和欧洲,打击英国刚起来的棉布纺织业,顺便换取白银。

    纯棉布质量太好,英国缉私部门一看就知道是走私货。而荷兰的走私集团给出的以真乱真的办法,却可以最大程度地扰乱市场,掺杂了亚麻、羊绒和棉纱的混纺棉布,很快成为了走私界的大宗商品。

    罗刹人刚发明的梳麻机,很快被引入了正急需做经线的麻纱的大顺。

    但鉴于苏北种棉花价值更高,是以亚麻种植仍旧是放在了东北地区,搓成成品纱线后,再海运转移。

    当地人对于高粱、黄豆等产业,早已经习惯。

    这亚麻产业,倒是个新兴起来的,不免好奇。

    当然,肯定知道这玩意儿是织布用的,这几乎是傻子都知道的事。

    但争论的点,是比较奇特的。

    此时,那些赶着马爬犁的车夫,正熟练地使用小额纸币,买了几斤本地烧锅里产的高粱酒,要了几斤高粱酒酒糟的副产品羊肉,和客栈酒肆里的其余人,谈论着今年出现的、遥远的苏南地区运来的新明星产品——让这些原本男耕女织的移民所震惊的、竟然达到了二尺八宽幅的棉布。

    然后他们在讨论:“你们说,这二尺八大布里,用没用这边的麻线?”

    客栈里的人对这些东西都很熟悉,因为这些赶车赶爬犁的,主要就是将各种货物南北运输。

    去年兴起了亚麻纱,今年这边就有了二尺八大布,难免不叫人有端联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