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零章 工业革命(七)-《新顺1730》


    第(3/3)页

    工业革命的自发出现,也改变了一些历史上的俗语。

    比如原本的东北三宝,是人参、貂皮、鹿茸角。

    此时大顺的东北三宝,是黄豆、烈酒、柞蚕丝。

    前者对应着封建社会下的士大夫阶层的需求。

    后者对应的,是新时代下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唯一的小问题,就是原本的东北三宝,在此时的大顺,逐渐成为了“高丽三宝”,甚至已经仿佛要成为历史传统的一部分了,甚至可能会被认为是自古以来了。

    当然,仅就大顺此时的进出口海关记录来看,这原本历史上的东北三宝、如今大顺俗语里的高丽三宝,单从进出口数据上来看,也可以叫“法兰西三宝”。

    甚至在此时的历史中,在奥王继承战争范围内的英法第二次北美殖民战争,都被称作为“人参战争”。

    直到几个月后,冰融雪化,想要回乡的搭车人乘船,在仁川转航逗留的这件事,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高丽三宝”引发的问题。

    或者说,至少,这“高丽三宝”也算是仁川开埠的一个导火索事件。

    四月份开冰之后,大型的风帆客船便扬帆起航,在威海短暂停留后,便折向东方去仁川。

    回乡的搭车人买的客票,是带吊床的,比起当初他像是被贩卖奴隶一样运到东北挖金子的时候,条件好的多。

    他隔壁的吊床上,是个从威海上船的小商贩。

    因着搭车人原先在黑金矿里挖金子的时候,也有不少胶辽口音的人,故而两个人的交流是绝无问题的。

    两人因为很简单的吊床摇晃碰撞问题,无意中搭上了话茬,便聊了起来。

    自称做点小买卖的小商贩无意中碰到了搭车人,道歉之后,还敬了一块嚼烟,因为上船不准带火柴和卷烟。

    搭车人接过人家的嚼烟,也就闲聊起来,便问对方去朝鲜国是做什么买卖的。

    小商贩就说自己做点小买卖,人参买卖自己做不成,那都是大买卖人干的;纸张贸易,稻米生意,自己也插不进去。

    是以主要去那边,做点鱼胶买卖,边缘产业,赚点小钱。

    自己在那边有个不大的小商铺,这一次是去那边解决点生意上小问题。

    搭车人对朝鲜不算十分陌生,在黑金矿干活的时候,里面也有几个朝鲜人,印象还算不错,暴动逃亡的时候,这几个朝鲜人下手很凶。

    就着这个因头,两个人就聊到了仁川开埠的事,小商贩就感叹现在的大买卖人做的买卖,就说起来“高丽三宝”的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