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六章 乡约村社(一)-《新顺1730》


    第(2/3)页

    用不着举国之力。

    大顺虽然行政能力拉胯、征税效率过低,但有一点好。

    没国债。

    某种程度上,刘钰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剩下的自发演化,自去折腾就是了。

    因为和当初下南洋一样,庙算之内,英国已经输了。

    本来有条光明大道,早早投中,取代荷兰,做东西方之间的二道贩子;让出印度,驱虎吞狼,直接瓦解掉中法同盟。

    奈何又不走这条路,手里还攥着两亿多两白银的利息,东印度公司还是重要国债购买人,大顺稍微出点力,肯定炸。

    是以带着完成了使命这样心态的刘钰,对颜李学派纵然嘲讽,但还是希望他们解决儒学的困境,事功学自身的儒学下的逻辑缺陷,成为真正的显学。

    至少,在各地办学,宣传均田乃天下第一仁政的思想,为后续大顺自爆做准备。

    但有一点,在其解开自身枷锁之前,刘钰是绝对不允许他们碰他的实学学堂的。

    谁知道,他们会走到跳出枷锁这一步?

    还是倒退回事功学回到功必复礼的反动路上?

    反正是历史已经证明,反动倒退回功必复礼的路上,可能性更大。

    故而纵然颜李学派这群人,对刘钰的态度很暧昧,即便互相喷、互相嘲讽,也有点打情骂俏的意思。

    但刘钰还是离他们远远的。

    反正在他们自己解开解锁、自我解构又重建之前,连同路人都算不上。

    至于赵立本这样的既不是儒生,也不是刘钰这种新学派别的人,只是个不良民的底层百姓眼中……

    赵立本又不识字,对这些学派纠葛毫不知情,驻足逗留的原因,也只不过是觉得若是自己的孩子活着,或许那些朗朗读书声中,有自己孩子的声音而已。

    至于经济、建设。

    从营口到松江,再从松江沿河北上,给赵立本的直观感受,就是这乡社残破的紧,比别处着实差得远。

    他当然只能直观感受。

    也不可能让他去理解之前的基建、前期圈地摊子铺的太大后续资本不足、别处资本是从各地吸来的不需自己积累,等等问题。

    要是个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能理解到这程度,那着实没什么必要折腾了。

    淮南的资本圈地区,已经完成了小麦、棉花的两熟轮种,并且通过前期投入完成了水利建设、淡水冲盐、豆饼肥田等一系列农业革命。

    甚至阜宁地区,作为刘钰找茬杀人均田的典范区,也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青苗贷扶植,控制兼并速度,大量实学子弟下乡指导领工资等,实现了“棉花、西瓜”套种产业,当地百姓至少在夏天实现了西瓜自由,生活水平在大量贷款的支持下,也得以提升。

    相较这里的反面样板,南北夹着都比这里强。

    总归,复活的泰州学派,走出了乡社,沿着淮南垦区,影响力日大。

    而颜李学派,除了在学术界上层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外,基层连乡社、甚至乡社的乡学都出不去。

    应该说,不识字的赵立本,听到里面传来的魔改后的三字经,这是他这个底层百姓,距离颜李学派最近的一刻。

    当他拔腿离开乡学的范围,耳边不再传来读书声的时候,他便和仍旧试图走传统“牧民”线的颜李学派越来越远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