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九章 济天下和利自己-《新顺1730》


    第(2/3)页

    星湖学派想找的答案,是怎么防止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土地兼并、农村开始放高利贷而导致的底层极端困苦的解决方式。

    松苏模式能给出的答案,是不要解决问题,把人解决了就好。

    鼓励兼并、鼓励放贷、放弃实物税、推广金属货币,最终形成大地主种棉花种稻米出口大顺。朝鲜国要做的,就是在“东学党起义”爆发的时候,请宗主国出兵。

    正宗的南辕北辙。

    当然,程廷祚的意思,肯定不是这个意思,也肯定想不到这一步。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刘钰之前在松苏地区还真的讲过朝鲜国的问题,而且当时讲的还很温柔。

    温柔到,听起来,当时刘钰的意思是很宽容温和的。

    认为应该鼓励朝鲜国的儒生来留学,学习实学。

    比如学习怎么种大米、怎么修水利、怎么种大豆、怎么种棉花、怎么造水车等等。

    这听起来还是很符合颜李学派的“实学”主题的,觉得这不是挺好的吗?

    至于这背后的潜台词,实质上程廷祚终究还是旧时代的余党,还没有看明白松苏模式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社会运行的逻辑到底是怎么样的。

    他这种旧时代的余党,仍旧在考虑一个可能。

    也就还是刘钰信上说的三条路。

    是不是,某种改良后的儒学新派,可以覆盖生产力原始的檀香山、也能覆盖地主佃农小农稳固的河南陕西、还能覆盖基本剥离了小农经济卷入世界市场的关东松苏南洋、进而解决松苏地区工场化之后出现的新矛盾、同时还能解决朝鲜琉球日本的困境、顺带还能在信仰宗教问题上抵御天主回教新教的侵袭?

    既不想代表某个阶层的利益,而是追求全能、圣道,那就只能继续考虑、尝试这种可能。

    …………

    数日后,上海。

    一些人簇拥着刘钰,在查看刚刚竣工的大顺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建筑群。

    包括一片圈占土地后规划的公园、藏书楼、万国博物馆等一系列建筑。

    簇拥在刘钰身边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一次皇帝南巡,刘钰肯定是要离开江苏的,不可能再在这里继续停留了。

    即便皇帝不说,刘钰也要主动离开。

    毕竟,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政策倾斜、以及强制性地关闭广州福州的贸易口岸等等个因素的作用下,凭借着前铁路时代最优秀的水运交通网,江苏已经真正意义上成为天下财税之半了。

    每年要为朝廷国库或者皇帝内帑,提供数量惊人的白银。

    纵然无险可守,纵然在这里做事的人都没有兵权,但也不可能一直在这种地方了。

    刚刚竣工后的这片公共建筑群,不久之后,会作为皇帝接受“万国来朝”、大阅陆军的地方。

    足够的空地也是通过圈占土地解决的。

    好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强行圈占了足够的土地,伴随着贸易发展城市扩张,当初花了钱圈占的土地,现在价格水涨船高。

    颜李学派的王源提出的房屋税设想,也在这里进行了尝试。

    伴随刘钰视察的,既有官员,也有省内的豪商。

    似乎多少有点“安排后事”的意思。

    当初皇帝塞过来的一些人,经过这些年的历练,也都成长起来了。

    至少明白了如何管理这几座快速发展起来的、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城市了。

    这一次皇帝南巡,商贾们“主动”踊跃助捐,为皇帝南巡准备接待费用。

    和上次完全不同,上一次是皇帝允许他们去南洋,不用管接驾的事。而这一次,皇帝没说,商贾们便“主动”出钱。

    大部分人内心并无惴惴,觉得一切已经走上了正轨,最艰难的转型期已经基本熬过去了。

    唯独就是日后这里的特殊地位,恐怕不是一个节度使能胜任的,节度使的级别已经不够用了。

    如今名义上还是林敏做江苏节度使,但现在谁都清楚,改革完成后的江苏,朝廷无论如何不可能交到一个节度使的手里了。

    官场上,自有诸多猜测,这块大肥肉会落在谁的手里。

    市面上,影响倒是不大,觉得无非是萧规曹随那一套,按着这一套来,众人早已习惯。

    即便来个贪腐之辈,这和以前也已不同。衙门手里当初圈了不少当时不甚值钱的土地,现在地价高昂,纵然贪腐,也不会如过去一样增加摊派之类。

    众人缓步来到了公园内的小土山上,远处工业区已经出现了一些耸立的烟囱,冒出黑色的煤烟。

    即便当初布局的时候考虑到了风向问题,依旧还是会嗅到淡淡的煤块燃烧的烟味。

    刘钰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很是满足。

    这些冒着冒烟的烟囱,很多事催动蒸汽机的。

    但因为大顺的特殊性,这些蒸汽机大部分都不是与纺织业相关的。

    他念念不忘的机械纺纱机,已经有些眉目。

    松苏地区的纱荒,已经渐渐浮现。从过去的四人纺、一人织;提升到了如今的十六人纺、一人织。

    重新塑造的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纺织业基础,棉纱产业一开始就采取的是工场制,基本控制了长绒棉的纺纱环节。

    一旦机械纺车研究成功,转型会十分的顺滑。

    很俗的一句话叫时代的车轮开始转动,现实是真的已经开始转动了,即将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果,将直接决定大顺日后的发展。

    他虽庙算在握,觉得必胜,可内心终究还是有些忐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