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四章 备战(七)-《新顺1730》


    第(2/3)页

    天赐之地、海量耕地、海量资源,那真不是说说的。

    按照马上要打响的北美独立战争,    如果只把白人算人,在建国的那一刻,人均收入按照通货膨胀标准,    在莱克星顿枪响的那一刻已经达到了后世高收入国家的准线。而那时候和工业革命有什么关系呢?

    包括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很多人说他们奴性、不知反抗云云。可他们每个月的标准工资,是36美元,    一年将近一斤黄金。可相较于他们所忍受过的苦难,那算什么呢?

    随便一个旧金山,随便挖挖,不用织来不用纺,几年就能挖1200万两黄金。

    一个旧银山,随便挖挖,不用种来不用割,几年就能挖三五亿两白银。

    奴隶能吃西瓜炸鸡吃到吐;惟新元年之前出台法令,给奴隶吃龙虾每月不得超过两次;工业革命后伦敦工人最大的梦想就是攒够船票去那边当农民……

    人均5亩地加化肥良种,和人均100亩地没化肥,在个人生活水平上的差距,    几乎是平的。这是个降生那一刻就直接省了一个150年化肥工业差距的怪物,太难追了。

    面对这种现实的无奈,    刘钰宁可让自己的同胞,    去取代黑奴、爪哇奴工、泰米尔奴隶的劳动力位置。

    这种地理位置、资源土地的因素,    可以靠发展生产力和科技来抹平。

    但现在,    此时。想要抹平这种地理位置和资源的因素,至少还差一个第二次工业革命,普及的化肥工业。

    大顺此时不管是农业亩产、棉纺织业效率、棉布质量、奢侈品品质,都是世界第一。这不是纯粹靠人多堆出来的,现在曼彻斯特最优秀的棉布织工,也能被松江府的织工把屎打出来,无论是质量还是效率。

    可,现实依旧艰难。

    除了东北地区的辽河农业区,以及松苏的运河沿岸家庭纺织区,大顺别的地方和欧洲的差距十分巨大,也就这俩地方此时能看平英法的生活水平。毕竟有物价革命,白银收入达到那边三分之一,就算看平。

    刘钰既然做不到在这个时代搓出来大型化肥工业,那他就宁可选择极端残酷的政策。

    逼的上百万人家破人亡、不惜毁灭千年风华的扬州、不惜毁掉几十万依赖南岭商路生存的脚夫家庭,逼着他们去海外,去取代泰米尔奴隶、取代黑奴、取代爪哇奴工的位置。

    将来的命运,在他们自己手里,但那是将来的事了。

    他不相信温情脉脉。

    所以他在出台了宝石矿、金矿等高利润产业的工人待遇后,又把当初在邦加矿区的一些暴动骨干分子,塞进了矿区。

    历史已经证明,这些暴动的骨干分子,才是最有效的法令。

    正如太平洋铁路修通后不久,那些骨干们顶着公司枪手一波又一波的镇压,把平均月薪从36,涨到了50。而那个年月,一把后来巴顿同款的象牙握把柯尔特1873,也就50来块钱。

    他们赚的钱多了,才能消费。

    他们消费了,才能让种植业有利可图。

    种植业有利可图,才能让资本花钱移民过去开垦。

    像是漠河、锡兰、黑河、北美、大洋洲等边远地区,只有高利润的产业,才能让种植业有利可图,才能扭转那种扭曲的“富人不肯去、穷人去不成”的窘境。

    也就是,金银宝石。

    同时,又因为这里周边劳动力充足,使得大顺必须采取官督商办的“低效”、“低利润”手段,迫使投资者不得不选择从大顺本土拉人过去。

    给新兴阶层拴上绳子、用鞭子抽打他们,顺便还不忘挂一个棍子上的胡萝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