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上)-《新顺1730》


    第(2/3)页

    老马说,资产阶级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

    假使不考虑全体人民。

    只说如果大顺此时是一个资产阶级为统治阶级的国家,那么下一步,显然就是要打通国内市场、取消国内的税关和各省的地方保护主义,在取得外部市场后再把内部市场拿到手,从而建立世界市场的轮廓;实行土地国有制和级差地租制,也就是列宁评价中山先生的那套最纯粹的资本主义的土地制度,方便将资本用于依托土地这个生产资料而进行生产活动。

    而这,还不是最终解决方案,只是资产阶级的解决方案。

    仅此,皇帝也好、太子也罢,能支持吗?

    就算明白,民族的国家的未来是这样,皇帝、太子、地主官僚、士绅等,会去做吗?他们假设自己是忠君爱国的,只是当告诉他们,新时代下,真正的爱民族国家,是要取消他们的封建特权,士绅特权、减租减息、甚至土地国有化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举起屠刀。

    因为多少明白一些这里面的道理。

    又因为他是太子,屁股坐的很牢靠。

    所以,当几天后,皇帝再度召见太子,询问太子和刘钰的交流问题时,太子给皇帝的答案,也就是他的主见,就是理所当然的折中。

    太子知道,自己询问完刘钰后,父皇一定会再找自己。

    谷顥

    皇帝也知道,太子应该会知道,并且会给自己一个要尝试做事的方向和答案。

    所以皇帝开门见山,询问太子道:“朕叫你询问兴国公,听其所以然,未必听其然。他给你讲了什么,这都无所谓。”

    “关键是,你听完之后,你自己觉得,除了过些日子朕要交代你去督办、体察民情的事外,你还想一并做点什么?”

    太子将自己已经准备好的话说出,回道:“儿臣请父皇准许儿臣,挑选年轻才俊,兴办汉口实业。”

    这个答案,在皇帝的意料之中。

    算是皇帝认为太子可能会给出的几个他认为还算可以的答案中,比较容易意料到的一个。

    刘钰和太子到底说了什么,皇帝并不想知道的那么详细。但是基本上刘钰的思路,皇帝自认还是了解颇多的,虽然大部分时候是胡乱理解,但皇帝还是自以为自己了解的。

    对太子提出的这个尝试,皇帝没有先问“为什么选这里”,也没有问“你准备办到什么程度”。

    而是询问了两个让太子万万没想到的古怪问题。

    “你既要兴办汉口,朕以为,此事可做,好处颇多。但于此之前,朕先问你一句,譬如松江的棉布。”

    “松江的棉布,在松江出港的时候,就要征收一笔税。那么,如果松江的棉布去汉口,是否还要再征一笔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