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下)-《新顺1730》


    第(3/3)页

    虽然皇帝跟太子说过,让他听刘钰要听其所以然,不要不加判断就听其然。

    但现在太子说出来这些东西,让皇帝心中苦笑,心道这些东西若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我便可以彻底放心了。

    朕是希望你听他讲那些所以然,而后让你明白其中道理,自己推出该如何做。

    你这般说,兴国公倒像是在拔苗助长。

    你若真的能自己读《盐铁论》、《货殖列传》、《管子》等,读懂了,然后举一反三,以道衍术,得出这般结论,朕还担心什么呢?

    只怕你读的半懂不懂。真论讲这些轻重术的经济道理,越是半懂不懂,才越容易听什么都觉得有理。尤其那还是个真的讲道理能讲清楚的人。

    就说这铁路问题,引申出的茶叶发展、棉布产业、以及洞庭湖的维护造田导致的长江水患问题,这可不是你自己能想出来的。

    哪怕是你有的东宫里,有这般的幕僚心腹,也好。

    若真有,大方向上把握得住,修修补补,总可守成。

    可若没有,日后的新东西越发的多、新问题不断出现,届时你当如何?

    想到这,皇帝也不想再去问那两个问题中的剩余部分了,转而夸奖了太子两句。

    趁着太子高兴的时候,又问道:“那兴国公有没有和你讲均田、井田、迁民、垦殖等事?”

    太子忙道:“回父皇,兴国公倒是说了‘本末之别’的一些道理。”

    “儿臣正是听懂了‘本末’之别,方才觉得,依靠海外南洋之棉花、棉纱、而兴汉口之棉布,是为正途。”

    皇帝听到这话,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心道你要是真听懂了他说的“本末”到底是什么意思,就不会只琢磨着棉纱棉花事。

    当初他哭宇宙之悲,哭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拳拳赤子之心,皆在土地问题上。

    他跟你谈本末事,伱就听了个这个?

    如今天下学问大兴,可要论如何解这个轮回之叹、宇宙之悲,无非两种。

    一则若复古儒学的变种,行均田、授田之法。

    地所不足者,或为士、工、商;或远迁海外,依旧为农,保百姓均田而得衣食。

    二则若一些年轻实学之辈,以为工商之业,日后定可容纳数千万人,只要大兴工商,似亦可解决此轮回之叹。

    朕便不信,他和你谈本末事,你若真懂了,竟能如此意气风发,觉得真的懂了?

    怕是未必。

    也罢,也罢,此守成之法,若能真的明白守成之法,也未必是坏事。

    念及于此,皇帝尽可能慈爱一点,笑道:“吾儿既有所得,朕心甚慰。”

    “此事也好。”

    “一则松苏与江汉,大为不同。便同样是兴工商,却要面对不同的事。松苏之官员,多萧规曹随。提前历练,知其不易、知其不同,也是好事。”

    “二则若能在兴汉口一事中,磨砺淘洗出几个才俊惊艳的年轻人,也是吾儿的造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