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三战定印度(十一)-《新顺1730》


    第(2/3)页

    所以,大顺的海军可能失败吗?

    显然不可能,因为吨位三比一的状况下,不存在失败的可能。

    那么,自己没有后方,也就没有让对方偷袭的机会,自然也就让对方没有针对投后勤营地的奇招可出。

    每天就往前爬十五里,侦查的轻骑不断地往外撒,接力般把周围的情况完全侦查清楚。

    杜锋也是个赌徒,否则当初也不会去抢刘钰,又跟着刘钰去赌前程。

    只不过,杜锋觉得,赌这玩意儿,最高境界,就是不断加码,加到对方无法跟了。

    自己派去奇袭威廉堡的部队是奇招,但自己野战这边,可是本钱太足,就按照战术操典,学王八,挪过去就行。

    本钱大,就是加码逼你无力跟,也是规则之内的赌法嘛。

    在胡格利河口与加尔各答之间,有一处名为钻石湾的河港,按照大顺一般村子县城的命名法,这种地方一般叫做三岔口。

    鲁布纳扬拉河与胡格利河,在这个名为钻石湾的地方交汇,一起入海。钻石湾那里有一处河港,还有一处炮台。

    只要在那里做出扎营、筑城、修炮台的动作,就会逼着对方不得不主动进攻。

    因为那里的炮台,可以封锁江面,并且控制自鲁布纳扬拉河方向的火攻船。

    换句话说,在那里修好炮台,把24斤或者36斤的重炮拉过去,大顺的舰队就能进入胡格利河,不但可以全面掩护军团的侧翼,更可以提供炮火支援。

    于是这种滚筒一般的乌龟壳战术,就是一种不断加码逼着别人主动搏一搏的办法。

    因为,大顺万一不想急着打加尔各答呢?而是只想在钻石湾筑城、修堡、修炮台锁死英国印度洋舰队、把大顺在印度的分舰队主力解放出来呢?

    谁敢说大顺一定会去打加尔各答呢?

    就这么挪了三天,也终于挪到了英印联军的面前。

    前锋部队和侦骑,对于前面地形的了解已经足够,没有什么奇葩地形,是个适合把兵力展开的好地方。

    这一次,杜锋没有让主力部队早早扎营,而是加快了一点行军的速度,跑到前面和前锋部队汇合,部署了营垒防御。

    此时两军的主力部队相距也就不到十里。

    傍晚时候,就派了波轻骑兵,趁夜往对面的孟加拉营地扔了俩手雷,听个响,便叫各部正常休息,下达了明天早晨三点半拔营的命令。

    第二天一早,各部准时吃完了早饭,按照杜锋的命令和参谋部制定的行军方案,将主力部队分成了三个行军纵队。

    三个行军纵队并进开拔,预计在六点钟抵达预定地点,并且展开。

    万人的会战,也是需要一个宽大的正面的,集中一路行军纵队,会降低展开的速度。

    没有军队是在敌人炮击范围内展开的,都是在距离几里之外就开始向两翼扩。

    但是,分派纵队的时候,杜锋部署了一个有些奇怪的阵型。

    炮兵的一半,都集中在中军。几乎所有的正规骑兵,也集中在了中军。

    抗线的锡兰府兵,分成两队,在两翼。

    第十三、十四两个战斗工兵营的非突击连队和火力支援连队,也部署在两翼,挖坑,部署胸墙,配置那些小炮。

    四个马六甲那边支援过来的海军陆战队营,两个在两翼,两个在中军后部做二线部署。

    剩余两个工兵营,也被部署在了中线。那些武吉斯人的骑兵和南洋朝贡国支援的贵族骑兵,则压根不指望他们战斗,等着战后抓人或者追击溃兵的时候用用,正常就是来参观一下,确定一下对大顺的继续忠诚。

    看起来,这像是乌龟阵的变种,不太像是想要主动进攻、全歼敌军的态势。

    至少,不是经典的两翼包抄、试图打歼灭战的阵型。

    而且,整体上,部署的也非常保守。

    并没有试图行军到英印联军的侧面,堵住其撤退的道路,逼其决战,反而是像是赶羊一样,就是往前顶,顶到位置后展开,甚至连骑兵都没大量往侧翼部署,以便战斗途中去切后退道路,而是完整地留着英印联军的退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