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死与复仇(三一)-《新顺1730》


    第(3/3)页

    而是,大顺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战。或者说,是大顺西洋贸易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战。

    原本需要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才能推倒和毁灭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被大顺以符合这个时代原理的战争给毁灭了。

    东印度公司已死。

    也就意味着,英国国内最反对大顺贸易的一群人,丧失了政治力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破产的东印度公司,自然没有力量。

    他们的反对,就是个屁。而且他们的反对,只会引起整个英国的恐慌:难道让整个英国出力,帮着东印度公司打回印度、打到马六甲,重新夺回东印度公司的好望角以东贸易独家专营权?

    只要大顺这边的要求不太过分,那么实际上,就是组成了一个“英国商人和中国商人的同盟,瓜分了东印度公司的财产”。

    大顺商人,得到的那一份,是把商品从松江运到伦敦的利润。

    而其余英国商人,早就眼红于东印度公司垄断的贸易品利润,他们得到的,是把商品从伦敦运到各个殖民地的利润。

    正所谓,吃独食、拉黑屎。不能吃独食。

    大顺商人要是说,我既想要把从松江运到伦敦的利润、还想要把商品从伦敦运到各个殖民地的利润。

    那这就是吃独食了。

    连个买办都扶植不起来,这是逼着英国商人团结一致,欲当买办而不能,斗争到底。

    当然大顺的谈判条件、谈判底线、真正目的、条约构想,到底是啥,其实大顺这边这群人也不知道。

    甚至大顺内部决策圈,此时还在为“荷兰做整个欧洲的买办地和贸易中心”;还是“各国各管一摊几大帝国自贸区,大顺分别去各国送货,分别去伦敦、南特、加的斯、敖德萨、彼得堡送货,搞口岸对口岸贸易”这个问题争执。

    但于此时的英国王党而言,这不重要。

    能不能谈成、将来往哪个方向谈,暂时不重要。

    现在重要的,是分析一下各个阶层的利益,给出一个定心丸,假装和大顺这边谈了,等着送完俘虏赶紧公布、或者“官方泄露”出去。

    一个能让多数支持、金融稳定下来、托利党不要琢磨着王者归来那一套的定心丸。

    抢占这个“是我把太阳叫出来”的先机,否则真要是被爱国辉格党那边抢到,到时候就麻烦了。

    新国王的权力,恐怕就要再度缩水,被议会那几个家族压的死死的。

    哈利法克斯伯爵的意思,就在于此。谈判是双方的事,但公布是单方的事,谈判底线的问题,可以模糊,但得让那些不安焦躁的人,心里放心。

    该支持的支持、该反对的反对、该不造反的就先别造反了。

    地主那边靠土地税搞定、民兵这边靠民兵法搞定,沿海城市的商业资本家,就得靠“对华谈判”的假消息,来完成分化了。

    只要完成了分化,那么自己这边就有了绝对优势的力量。

    皮特等人既然爱搞反对派,那就让他们去搞嘛,反正他们不搞,别人也会搞的。

    还不如让此时风评已经沦为“赌徒、战争疯子、躁狂症患者、为了个人的荣誉把国家拖入深渊”的皮特去搞。

    而到时候,东印度公司那群失去了特权的人,肯定反对条约,而皮特作为反对派肯定也反对条约。

    都反对一件事,未必是盟友,但转身就可以给皮特扣一个特权和垄断得利者的代言人、走私贩子守护神的大帽子。因为,特权和垄断的受益者,既是特权和垄断的公司、也是走私贩子,虽然他俩看上去是死敌,实际上只是光影共生体。

    虽然皮特的爱国者党如果还继续存在,基本盘会变成那些因为中国商品倾销而失业的纺织业、实体工业工人、工场主等。但相对于金融资本和商业资本、船主、大商人等,这些人的动静基本发不出来,小的可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