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 凡尔赛和约(十九)-《新顺1730》
第(2/3)页
毕竟,奥斯坦德公司早就没了,奥地利想要重建这样的贸易公司,也建不起来了,之前市场已经被荷兰吃了,奥地利现在失血严重,也无力干这个事。
其五:
所有英国商人购买的大顺商品,由英国驻阿姆斯特丹海关的官员,进行登记和印花。
在此之后,英国对所有阿姆斯特丹海关的东方商品,不得征收子关税。
在英国所有的殖民地和本岛,都将畅通无阻,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亦不可二次征税。
包括一切形式的税收或者行政命令,均视为违反和约。包括且不限于奢侈品税、通行税等。
英国将取消任何形式的对东方贸易品的管控行政命令,包括且不限于棉布禁止令、茶叶交易令等。
此条约所能实现,则是因为大顺和北美的走私贩子、英国的商人集团、商业资本早早进行了勾兑。
不是只靠大顺的军舰来保证“自由贸易”。
而是依靠英国的商业资本,来保证“自由贸易”。
而这,则是整个《凡尔赛和约》中关乎大顺工商业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条。
这个和约,或者说这个“自由贸易”,可不只是单单一个英国。
而是面向整个欧洲。
历史上,北美的走私贩子,为什么会搞出来波士顿倾茶事件?
根源在于,荷兰的茶叶,是不征茶税的。
某种程度上讲,在欧洲,1800年之前,距离“自由贸易”这四个字最近的国家,是荷兰。
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业为什么发达?
因为贵金属出境,完全不受限制。
荷兰的走私贩子为什么横行?
因为荷兰的商业资本,干死了本国的行会和地方势力,阿姆斯特丹一省,“殖民”了其余六省。
以至于,荷兰几乎掌握着全欧洲半数以上的茶叶贸易,但荷兰连舰队都组织不起来,因为联省议会都是大商人、大金融家掌权,难道收自己的税?
“自由”到,荷兰的商人可以在战时,继续买敌对国的国债,而没有任何的金融管制;“自由”到,荷兰的商人,可以在战前,囤积木料,高价售卖给军舰制造业……
荷兰距离“自由贸易”太近了、“金融的自由”太发达的。
所以,1780年,第四次英荷战争,荷兰被锤爆了。
购买的高额英国国债?英国直接拒绝支付利息。
荷兰购买的英国国债贬值,英国直接低价回购国债,不但利息不用支付了,本金都省了。
一波,把欧洲的金融中心,从阿姆斯特丹,干到了伦敦。
当然,这里只谈“东方贸易品”问题。
那么,在此之前,欧洲对东方贸易品关税征的最少的,就是荷兰。
也就是说,在大顺插手之后,荷兰是欧洲唯一一个和大顺玩“自由贸易”,至少也是距离自由贸易最近的。
所以,各国头疼。
英国头疼于,荷兰的茶叶横行北美。
法国头疼于,好容易搞了点“高科技”的海关铅锁,今天搞出来,明天荷兰就能破解,走私货满地是。
要注意,走私“有利可图”的原因,是荷兰对东方贸易品征税少。
所以,历史上才有波士顿倾茶事件。
换句话说,如果荷兰也对茶叶征收80%的关税,那么还会有走私茶吗?
故而,只有一个荷兰的话,各国使使劲,还能管住“走私”。
或者说,还能拒绝“自由贸易”。
现在,大顺虽然只是和英国谈成了,也因为英国是战败国,所以只能和英国谈。
那么。
一个荷兰、一个英国。
这俩,就足以搅动的整个欧洲,都不得不“对东方贸易品不再加增关税”。
比如,法国想要保护本国产业。
原来,有东印度公司,国王一句话就能撤换总督,同样的,国王一句话就能让东印度公司少进口点东方贸易品,免得把本国产业冲死。
而这时候,只有荷兰一家“低关税”的。
荷兰自己走私。
大家都烦,英国也抓、法国也抓、荷兰又吊毛没有,舰队全废、甚至港口淤积的连战列舰都无法泊靠。
这就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抓。
现在,再加上个英国。
法国咋办?
加税?
那走私就无法杜绝。
原来主要抓荷兰的走私贩子。
而现在,则是既要抓荷兰的、又要抓英国的、还得抓那些小国的。
谁卖的货多,谁拿的关税分成就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