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和平诚意(四)-《革宋》


    第(2/3)页

    此时听文天祥这么说话,刘知县大怒,可讲道理上文天祥已经占了道理,刘知县脸憋得通红,最后大声说道:文丞相,以前没这道铁索桥,大家出个门得走几天,也就不出门了!现在有了这座桥,人人都想出门。出门需要带物件,谁不想赶了牲口。你们若是不让走牲口,这种事情以后定然还会发生!你说该怎么做?

    我想过了,那就看看能不能修了能过牲口的桥。如果不行,想想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若是遇到事情就逃,你想逃到哪里去!天涯海角么!文天祥忍不住训斥起刘知县。

    刘知县若是有办法他早就用了,此时被训斥,干脆就破罐破摔了,我是知县,你也是知县,文知县不妨说说该怎么解决。我洗耳恭听。

    你胡说什么!文丞相什么时候是知县了!文天祥这边的官员干部立刻呵斥起来。

    文天祥一扭头,对着手下喝道:你们都给我闭嘴!

    下面的人登时不敢吭声,心里面虽然觉得委屈,可文天祥是什么人!在场所有人的前程都在文天祥一念之间。

    就在此时,对面县里的干部中有人走了出来,操着掺乎了点普通话味道的当地话说道:文丞相,我见此地已经修成如此铁索桥,却不知能否在旁边加修比这个小些的索道。

    什么意思?文天祥问。

    那位干部立刻解释了一下,文天祥用了很大劲才听明白。原来这位当地干部觉得现在问题关键是铁索桥有承重上限,牲口背着沉重的物件通过超过了承重上限。但是物件不用牲口背,靠人更不行。所以建议在铁索桥旁边修建一道专门用来运输物件的索道,若是人货分开,原本不能通过的很多东西就可以通行了。

    只是这位干部是本地人,普通话说的还不如本地话,文天祥废了老鼻子劲才听明白,旁边的刘知县干脆就不知道这位干部在说啥。

    文天祥觉得这办法可行,就问那位干部,你为何不早说?

    我说了,没人听。大家觉得丞相你能花这么多钱是有朝廷给钱,我们一个县,怎么有钱修这些东西。

    文天祥心里叹气,官场上觉得事情得是自己人才能干。文天祥做这些并不是他自己出钱,也不是朝廷针对文天祥出钱。只是利用了县里能申请到的资源,这些东西就解决了。唯一特别的大概是文天祥写信从赵嘉信那里请来的专家,但是文天祥也没准备藏着掖着,他现在没有和其他县讨论一起做茉莉花茶生意只是因为文天祥自己担心这玩意做不成,强行推广就有可能会坑了其他知县。

    看了看一脸紧张的干部,又看了看一脸紧张和懵的知县,文天祥突然想起件事,他问刘知县,你有听懂这位莫西子说了什么?

    刘知县愣住了,停了一阵,他有些尴尬的说道:不是太懂!

    自己的猜测应验了,文天祥大大失望。这还亏得他私下给府里写信,要府里接受申诉,尽可能还是取消两次大过。合着这位知县连当地话都没掌握。生气归生气,文天祥也没有发作。这样的官员在广南西路多得很,不仅是广南西路,大宋新收复的土地上这种官员多得很。甚至在大宋没丢失的广南东路四川路的不少地方,这等事也算常见。区别只是大宋在其他地方对蛮夷清洗的足够干净,以至于根本不用担心在当地与蛮夷打交道。

    文天祥将莫西子提出的建议告诉给刘知县,刘知县听完神色已经激动起来,他不安的问道:文丞相,这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