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勐朗之行大不易-《1979闲鱼人生》


    第(2/3)页

    二是北上永昌走景云桥,景云桥因连接景|东和云|县而得名,可通行汽车,是沧浪江上的第一座公路桥,建国后修建214国道时又在这修了水泥大桥(原滇藏公路)。

    三就是走思茅辖区的竹林乡码头坐船过去。

    在不知道行程之前,骆涛是想从思茅北上去永寿,听说那里的情况较为严重。

    也许是出于对自己安全的考虑,他们并没有安排去永寿地区。

    沿着沧浪江南下去竹林乡码头,何强同志手指着窗外,介绍道:“这就是外国人嘴里说的东方多瑙河,先前说的一江通五邻,这一江指的就是这沧浪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携带着西海高原上的雪水,涓涓而来,经藏、滇两地成大势,一往无前,奔向他国。

    养育着滇省人民,同时也给滇省老百姓带来诸多不便,大家对她是又爱又恨。”

    是啊!大江大河能孕育文明,自然也会带来苦难,人类无法改变江河的出现,却能在一次次苦难中,寻找到同江河和谐共存的钥匙,也能更深地发掘出江河带给人类更多的馈赠。

    沧浪江就像一条巨鞭,被造物主深深抽打进清藏高原和滇西大峡谷之中,山高谷深,水势湍急,声吼若雷,多少年来这条巨龙,都很难给予两岸百姓更多的福祉。

    传说老鹰飞临激流之上,往往也会被激流的气浪吸入江底。见过大风大浪,身经百战的船工稍不注意,渡船即下滑深渊而葬身江中。

    不过在经历过斗天斗地之后,1986年英勇的人类在沧浪江的中游,永昌的云|县和景|东地区交界,建设了“高峡出平湖”的漫湾水电站。

    相信从此之后,声吼若雷的沧浪江会变得很温柔,用另外一种姿态服务着滇省百姓。

    把怒吼变成电,照亮千家万户,利用纵横交错的支流河道,浇灌两岸广袤的土地,养育出丰富的物产。

    交流没一会儿,车子就到了竹林乡码头。

    人头攒动,给凄凉的码头带来一番生机。

    越靠近沧浪江,山川的裂痕就越大越深,破碎的痛感就更加的入骨。

    车门被一股外力打开。

    骆涛来不及多做思考,也未看清来人,便赶紧道了一声谢,下车,然后被何强同志轻拉着衣袖,给他介绍面前大约五十岁上下的矮瘦男人,“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思茅地区的负责人陈子良同志。”

    微笑着,“您好,陈负责人。”

    “感谢骆先生和贵司对我们的无私帮助,我代表思茅地区的乡亲们欢迎你们的到来。”

    这位说话一听就有水平,见面先感谢后欢迎。

    与他寒暄几句,又同其他人员握手客套。

    原来思茅和勐朗两级地区的负责人都在竹林乡码头等待。

    都见过面之后,陪同而来的廖大秘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安排好汽车登上了船。

    汽车先行,其他人员随着何强同志登上载客的船舶,踏江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