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知为何一旦涉及到太上老君,就会有这么多人带上一副有色眼睛看待问题。西游路上孙悟空也有几次被抓的经历,比如有强力法宝人种袋的黄眉,抓了孙悟空但看不穿孙悟空的变化被孙悟空各种戏耍还被砸了锅的镇元子,被孙悟空玩的下跪求饶但又出尔反尔起异谋欺本性的狮驼岭三妖等,这些人抓孙悟空了后,有把金箍棒拿走了?为什么到了太上老君这里一些人就喜欢小题大做?阴谋论者在拿太上老君当枪使来显摆自己比别人看的更透的同时,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别的角色? 4..火眼金睛是太上老君送的神通。 火眼金睛是在八卦炉里熏出来的眼病: 【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还被火眼金睛坑过。 5.一些人甚至说太上老君的丹是故意让孙悟空偷的,理由是太上老君恰好跟燃灯在二楼讲经,怎么会这么巧?老君一定有阴谋 孙悟空不过是误打误撞进的兜率宫,只是偶然发生的随机事件,就这还能脑补出太上老君蓄谋已久故意不在,服了。 孙悟空这一下把太上老君偷出心理阴影来了,以至于五百年后一看到孙悟空立刻提高了十二分的警惕,太上老君甚至怕孙悟空再来偷他,不得不应孙悟空的要求给了他一粒仙丹。 综上所述,太上老君是的确制服不了孙悟空。至于喊人必须对方答应才能收人的葫芦瓶子,需要近身搏斗才能使用的幌金绳等,大闹天宫时太上老君如果把平顶山一章中这些被金银角偷走的法宝来对付孙悟空,到时候五件法宝的结局可就不会像平顶山一章那样最终归了孙悟空那么简单了。天庭和太上老君也不仅仅是被孙悟空揍了一顿这么简单了。 所以祝守一觉得,与其说太上老君对孙悟空放水,还不如孙悟空对太上老君放水更符合事实。 其实祝守一觉得这一点也是可以解释清楚的。 三清中的太上老君已经被孙悟空放倒,如来降伏孙悟空后,玉帝令三清四御五老等人拜谢佛恩,三清在此露面。 《西游记》是一本通俗小说,没有宣传道教教义的义务,在《西游记》里,三清的设定是文官,因此不可能要求他们有收服孙悟空的能力。 在明清小说里面,法力最高的基本是如来佛祖,玉帝有急事都会请他,已经成为一个套路。小说反映的是民众观念,由于古代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远大于道教,所以有这个情形。另一个问题是老百姓对道教的印象,除了修仙炼丹长生不老画符驱鬼外,道教方面吹嘘的三清法力无边无所不能大多人不了解。再说三清中除了太上老君,其他人在民间的知名度实在太低,因为道教是整合多种民间信仰形成的宗教,三清也是这么形成的,派系众多,没有公认的教主,老百姓不知道道教老大到底是谁。反观佛教,释迦牟尼佛是佛教教主是公认的。 至于所谓化胡为佛,原为六朝道教为了对抗佛教宣扬释迦牟尼是太上老君化身。佛教针锋相对,提出了另一版本的化胡为佛,即太上老君作为如来弟子以佛法帮助佛祖教化胡人。 至于西游记里面的化胡为佛,西游记最初的版本没有这句话,那这句话是怎么出现的呢?由于明清道士认为西游记是丘处机写的,因而西游记被认为是一个修行道教内丹的书,佛教方面则一直认为西游记是谤佛的书,直到民国才有作者是吴承恩的说法。因而,许多道士给西游记作注释或者进行修改,西游记版本的变动离不开道士的参与。基于宗教情感,他们加上了化胡为佛这句话。所以需要仔细研究西游记的版本变动情况。 化胡为佛出现的地方很突兀,而且当着观音说这句话,无疑具有挑衅意味,这和书里太上老君的性格不符。西游记其他地方没有可以与化胡为佛相呼应的,不论是道教还是佛教版化胡为佛,西游记里面看不出太上老君和如来是一个人或者太上老君是如来弟子。 至于开天辟地一说。华夏文化原无开天辟地,最早出现的是三国的盘古故事,有明显的异域色彩,可能与佛教传入有关。佛教有一个劫的概念,天地要经历重复毁灭和开辟的过程。佛经记载,释迦牟尼经历无数劫(因为佛经中数量极大)才成为佛,所以经历天地开辟也有无数次,开天辟地并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佛教劫的概念进入华夏立即被道教吸收,出现了原始天尊开劫度人的故事,每一劫的末尾天地崩坏,虔诚信仰道教的人将被原始天尊领上天成为仙人,不信道教不敬道士者永沉地狱。宋朝出现的玉皇经记载的玉帝经历,也是模仿佛经佛本生故事,玉帝历劫修行成为玉帝。 综上所述,就西游记的设定而言,太上老君的法力是难以和如来佛祖相提并论的。太上老君是一个杰出的武器制造者,被尊为铁匠祖师爷,是一个炼丹专家,因而为玉帝服务。就这么简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