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后来那个“谁也打不赢”的孙行者,却做成了他这一生中最大的伟业。 当他没那么想赢的时候,其实,他真正地赢了 不理解这一层,就没有读懂《西游记》里,最内在的那一重意义。 再者,“剧情需要”,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 西天取经是蔓延了整本书百分之八十章节的主干情节,它需要有波折有变化,才能让读者看得下去。 一两场好戏里比如大闹天宫主人公启动无敌模式,你会过瘾会开心。可要是这种套路周而复始呢?要是十万八千里一路都是无敌模式,一路都是见谁灭谁,你自己想想,这还有啥看头啊? 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网络上的爽文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吧。 就算是孙悟空,也值得为故事的精彩曲折来牺牲一下吧。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有时候,战意不足,恰恰是因为胸有成竹。 要知道,取经乃是佛祖一早就安排好的事业,师徒四人不过是站到前台的执行者,从灵山到天庭,一路全都盯着护着,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走捷径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你必须要经历这一段旅途、艰辛和磨难,但走不完那也是不可能的,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成功的结果基本没啥悬念——要不然,怎么无论出来个啥对手,最后不是被收了就是被灭了呢? 既然这样,用几分力、打起多少精神去战斗,又有什么关系? 这个事儿,唐僧没数,孙悟空可是明白得很:这就像一场大型直播真人秀,“不必担心终点,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享受过程就好了。 此外也要看到,孙悟空的作战风格,本来就不是那种“速胜型选手”。 他的猴性坚挺,热衷嬉闹,趣味至上,干啥都是玩,打架也不例外。以前就讲过,七十二变这种bug系法术,《封神演义》里杨戬拿来不知杀了多少怪物,到了悟空手里,竟然主要用于钻人家肚子里恶作剧、变人家爹娘和老公占便宜比如莲花洞变老狐狸、火云洞芭蕉洞两次变牛魔王。 孙悟空能与对手多纠缠一会儿、多玩一会儿,他绝不介意。 大闹天宫是他处于自卫状态(保护花果山)、自我证明状态(被小瞧、封了弼马温、没资格去蟠桃会)和报复状态(被抓后刀砍斧劈雷电打、被推入八卦炉烧),这才触发了狂战士属性。 没错,要孙悟空下狠手,除非是点燃他的情绪、让他处于愤怒的非理性当中。 可惜,西天路上,这种机会并不太多。 倒是有很典型的两个例子: 鹰愁涧对阵小白龙,这是悟空从五行山下复出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战。而此前杀了一只动物—老虎、杀了几个凡人,也就是六贼,他老人家“找状态”的味道非常明显,来来往往耗了很久才让“那条龙力软筋麻,不能抵敌”。结果回去被唐僧埋怨责骂了一通,心情不爽,第二次再来对决,猴子果然发起狠来,这次的结果就是“斗不数合,小龙委实难搪”。 其中反差,你看到了吧? 天竺国收玉兔精,先是“斗经半日,不分胜败”——估计大圣怜香惜玉,而且刚才说了,这都快到西天了,悟空的胜负欲基本降到最低值——但没成想后来玉兔飘了、自己作死、言语孟浪,张口就是“我认得你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弼马温”,触犯了猴子的心中大忌,于是猴子开始发狠,于是,“战经十数合”,就“妖邪力弱难搪抵”了。 其中反差,你也看到了吧? 综上所述,阅读时“就记得悟空又去找神仙帮忙了”的“认知惯性”、《西游记》“世代累积”的“文本特性”、作者出于需要设计更多波折的“戏剧性”,孙悟空杀心渐弱的“佛性”、对取经事业胸有成竹后乐得不出全力的“人性”、上阵爱玩爱闹爱纠缠的“猴性”,共同导出了、回答了“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这么厉害,取经路上为啥谁都打不过?”这个错觉性疑问。 所以祝守一觉得这个问题已经足够回答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