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推倒重建-《传道从太极拳开始》


    第(2/3)页

    甚至境界远超战力的,还会被嘲讽为水货。

    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炼丹、炼器、培养灵植,都属于手工作业,小农经济,炼丹的要自己东奔西跑搞丹材,炼器也靠各种机缘巧合,种灵植更是生怕被人抢了,根本不可能扩大规模,形成产业。

    因此所有的丹药、法器、大阵等等,产量都非常稀少,仅能满足极少数高端修士使用。而一个丹师或者炼器师炼一炉宝丹或者炼一件法器的周期也非常长,几十年很常见,几百年也不算久,炼出来大多也是为了自用,而不是交易。

    如果没有一方势力,全靠自己一个人打拼,那么战力肯定是最重要的,否则炼出来宝丹和极品法器,也会被人抢了去。

    因此李弥周游了如此多的界域,发现基本培养的都是斗战型修士,科研型的微乎其微,大多出于个人兴趣,也处于小作坊状态。

    这对于要传道大千,改天换地的李弥而言,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唯有在最短的时间,将尽可能多的人卷入修行的大潮中,他才能收获最多的传道度。

    而这一切,就从太极拳开始。

    早在李弥刚刚占据老君山后,就开始在附近乡镇城池传播太极拳,后来又有了诸多门人弟子,尽管没有现代化的传媒系统,但是如今神洲界修行太极拳的人数已经破了百万。

    这还只是星星之火,还远未到燎原之时。

    太极拳不过能养出一股真气,可以令人“气反先天”,但是很可悲的是,在神洲界气反先天都不算正式的修行境界,开窍之前都被统一归纳为“养气期”。

    再加上神洲界以符箓之道为主,因此哪怕太极拳传播的再广,太极拳馆开的再多,也都不会被神洲界大能重视。

    但三十年来,诸多太极拳馆源源不断的为老君山太极宗输送了最初等级的人才,免去了极大程度上筛选门人弟子的门槛。

    整个太极宗就像一头阴影中的巨兽,正在茁壮成长着,用神洲界修士看不懂的方式。

    并不是李弥在智商或者道行上超越了神洲界大能,而是眼光和见识的差距。

    神洲界哪怕是长生真君,也被困在这一界之中,他们的视野就只有这一片天地,万载以来飞升者仅有祖天师张道陵一人。

    虽然天夏界论灵机远远不如神洲界,但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

    钱青云的乾坤袋研究所并不是第一个课题,在此之前,李弥已经任命冲玄老道担任兜率峰丹鼎院首席炼丹师,开启轰轰烈烈的炼丹事业。

    曾经困扰冲玄老道的灵机和地脉火,如今都是随处可见的资源,《太清丹经》也就没有了独一无二的特殊性,而是人人皆可入门的道法。

    对了,在十个梦境试炼之中,唯有第一个《太清丹经》梦境,间隔期只有一个月,而按照冲玄老道的要求,丹鼎院中每人每年至少都要进去进修一次。

    整个老君山,正在由一个传统修行门派,向着一个科研基地和超级工厂转化,这也算某种意义上的“产学研”一体化吧。

    包括大同思想在内,这都是李弥的一种社会架构实验,神洲界就是李弥的试验田,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会有足够的经验,无论成败,传道度都会远远比墨守成规不做改变要多的多。

    所以李弥属于坐稳了钓鱼台,只有赢一种可能,就看能赢多少了。

    如今老君山上修士数量已经破千,其中自天夏飞升而来接近百人,他们是最能理解钱青云研究所的意义的,因此在钱青云闭关静修《乾坤六极功》出山后,报名研究所的人足足六十二位。

    钱青云进行了一番调查和考核,最终选出了一支九个人的团队,根据李弥的许可授以《乾坤六极功》,并开启了对乾坤袋的研发进程。

    李弥对于功法从来没有敝帚自珍过,只怕门人弟子贪多嚼不烂,功法传播越广,传道度才会越多。

    哪怕是八九玄功和开天功也可以传授,只是现阶段其他人根本不可能达成修行条件,估计怎么也要到羽化成仙以后了。

    就在老君山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的时候,整个神洲界的目光几乎都焦距在了皇宋朝最北方的蓟州。

    到了这一步,还看不出三大仙山布局的各位真人,简直就不配当掌门。

    八千年前由祖天师亲手封印的108魔星,如今反过来“替天行道”,成了应对八千年后无上玄元清微罗天大阵破裂之后,大阵内外无数妖魔的最佳工具人,这个计策,难道不妙嘛?

    神洲界承平八千年,敢于战斗勇于牺牲的修士极少,尤其是当大阵真的彻底失效的那一天,整个神洲的清浊之气还将会再一次交融混一,天地灵机将会大变,同时也将会是一次天然的洗牌。

    在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劫之中,哪怕是三大仙山也不能高枕无忧,何况是其他小宗门?

    因此串联、同盟、吞并、认祖归宗……

    各种各样的手段在疯狂上演,当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譬如西京城,本来有大大小小百余家宗门,如今已经合并成了三大同盟,分别以长春派、青牛观和天师府三家为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