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最美不过诗经》


    第(3/3)页

    《诗经》满载着远古民众的质朴与纯真,生动地上演在我们的面前,不过很多诗歌在流传的过程中被披上了政治的外衣或者学术的腔调,失去了原有的天然气息。尽管如此,《邶风·击鼓》这首诗却奇迹般地从未被染指,依然是一首爱情的誓约——一个被迫参战戍边的士兵含泪对远方妻子唱出的爱情誓约,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依然击中后人内心深处柔软的地方。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意犹未尽,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两句太过有名,以至于整个诗歌的光华几乎被掩盖掉。传说雕塑家尤尔赫斯雕刻留名后世的维纳斯之时,因为双手太过美妙,致使维纳斯的完整性被严重破坏,尤尔赫斯不得不忍痛砍下了维纳斯的动人双臂。

    《击鼓》中的这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没有华丽的语言与铺张的修饰,只此两句就足以震撼每一个人。看似简单的誓言,表达出多少恋爱中人们的心愿啊?千古以来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几个?时间飞逝,青春老去,身边却有一双可以握住的手,这也许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爱情有很多种,要是让女人来选择的话,所有的女人也许都会选择这种——我要和你手牵手,一起老去。

    此言一出,一下子把其他的爱情言语比了下去,《关雎》中的“君子好逑”显得有些轻浮,汉武帝的金屋藏娇显得有些世俗,《上邪》中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显得有些不切实际,只有诗中的主人公——一个战士与他深爱的妻子表现得如此纯净,真诚得没有一丝的渣滓,后人多少诗句演绎,多少小说表现,却永远难以超越,因为它已经达到了誓言的极致。

    达到极致还因为主人公没有兑现他的誓言,残缺的美才让人遗憾惦念,形成悲剧,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战乱年代,尽管这个士兵不断期盼着兑现自己的诺言:“随军征战,这一天终于可以安营扎寨了,庆幸自己在上一场战役中没有死去啊!我还可以在这残酷得没有明天的征途上想念你,你成为我唯一的牵挂啊!也是我唯一活下去的勇气。我的战马去哪里了,我得赶紧找到它啊!要是没有了它,要我怎么回家与你相见啊!所幸的是,我一抬头看见它就在远处的树林下啊!”

    也许,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心有灵犀,与此同时,在家的爱人也在等待相见,时刻想念,这才加重了悲剧的程度。桃花谢了又红了,那个人面桃花的妻子,等待了一年又一年,红颜易老,花瓣落在她渐白的发丝上,美的让人心碎,她遥望远方,等待着那个迟迟未归的人,守候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

    如果没有这场陈宋之间的战争,他们可能会在一个个夏天,看山前的白鹭,听林中的蝉鸣,在流淌的江水边,打鱼耕田;在一个个冬天,守着红泥小炉,在燃着的烛光里,或举杯,或亲昵。现实却让人伤心。

    在战鼓擂擂的沙场上,战士们踊跃地操练着刀枪,丈夫此刻虽然也身在其中,但却怀揣重重忧心。追随着军队来到南方,跟随着将军孙子仲平定他国,但是这漫长的战争什么时候才能完结?那匹失而复得的马更令他感慨生离死别的痛苦。想起当日对妻子的海誓山盟,他就声声叹息,只是这叹息声因为太过遥远的阻隔,而无法抵达故乡。

    《击鼓》中的男女,明知道海誓山盟也抵挡不过时间和岁月的践踏,但他们偏偏还是要相信,有朝一日的誓言,终会兑现。

    对于普通人来说,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许只是爱情的开始,平淡的相处才是最终的归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似简单,能做到的实在很少。太多人追求一见钟情,要求所谓的轰轰烈烈与花前月下。很少人像那个士兵一样希望在自己的家乡,牵着自己心爱的女子的手,跟她平安到老。

    殊不知,红尘万丈的繁华里,我们要的幸福就是在所有的苦难和彷徨里,能有一个人,会一直在身边,两个人依靠着活下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两句话十六个字,依旧是人生最有分量的情话。滚滚红尘中,尽管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但总该有一种感情可以天长地久,风雨闪电,雪霜灾难,贫穷饥饿等等都不能将我们分开。

    男耕女织度流年

    ——《豳风·七月》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最著名的民谣组合西蒙和加丰科尔唱过一首没名字的短歌。

    四月,春潮带雨,一段爱飘然而至;

    五月,依偎着我的肩头,他歇下双翅;

    六月,我的爱唱起抑郁的调子,深夜徘徊,心绪不宁;

    七月,她远走高飞,不辞而别,离我远行;

    八月,秋风瑟瑟,佳人已去,杳无音信;

    九月,已经苍老的这段爱,将铭记我心。

    每个月份都代表一种心绪,从四月开始,对爱人的思恋就像春日的细雨一样洒满了细润的心田,从此而亡,逐渐润物细无声,在九月之时,这段苍老的爱情,已经长埋于心。爱情是一生的故事,可以随同生命,轻扬的生长。

    当然,不只是爱情,人生中还有许多事情是伴随着生命共同进退的,先秦一首古老的歌中吟咏,恬淡清澈,描摹细致,就好像初生的禾苗,散发着自然的田园气息,又闲闲的浸透着惬意之情。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七月火星向西落,妇女在九月的时候就缝制冬衣,因为十一二月的时候就会寒风彻骨,没有足够御寒的衣服,怎么能够抵御这寒冷的冬日呢?而冬天一过,便要开始修理锄具,准备二月的下地耕种,吃饭的时候,妻儿会把饭送到田边,让田官赶来美食一餐。这就是那时人们恬淡安宁的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轻的姑娘在春日的黄鹂婉转啼明声中,沿着小道采摘桑叶,看着春天逐渐过去,人们采摘白蒿,姑娘内心一片忧伤,因为马上就要远嫁他乡,为他人做媳妇去了。

    随着三月的桑枝被修剪,八月开始织造麻衣,姑娘就是要为她的夫君编制衣裳了。时日渐渐过去,女子心中那绕指柔情,也在秋日的到来之前,日益如海深沉。而这婚嫁之事仅是次要,忙种还是那时的人们最为辛苦的事情。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当四月开始结籽,五月知了声声时,人们就为八月的收获做着准备,待到十月叶子飘零,十一月就上山打猎,猎取动物的皮毛来送给贵人取暖,到十二月的时候,猎人们依然忙于操练,猎取猎物,如果是猎到小猪就留下自己享用,如果是大猪就要献给王公。

    五月蚱蜢开始骚动,六月蜻蜓飞舞,葡萄和李子都熟了,蟋蟀在七月便随处可见,而人们则是忙着煮葵花籽,八月开始打红枣,蟋蟀九月来到屋门口,十月就钻到人们的床底,但人们只顾着下地收稻谷,为了酿造美酒而忙碌,家中的鼠洞也没时间管理,人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只是为了令主人高兴,令自己平安,所有的好食物都供奉给主人,自己则是采摘野菜,砍伐木柴,住进破旧的房屋内暂求安稳。

    《七月》源于豳地的民间歌谣。豳地在现在陕西省旬邑县、彬县一带,那个时代是个农业部落。《七月》不怨不艾地叙述人们如何获得生存的艰辛努力、生活的基本状况,生活随着时令和季节的变换律动。劳作的目的不是因为敬畏神的力量,也不是为了祭祀神灵,而是为了获得生活的保障。

    他们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当时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各个侧面展示着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因此后人拿这首诗与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农事诗《工作与时日》作比较,不过,《七月》显然要比《工作与时日》有进步意义。因为那首农事诗开篇就是献给缪斯,赞颂宙斯万能的。“皮埃里亚擅唱赞歌的缪斯女神,请你们来这里,向你们的父神宙斯倾吐心声,向你们的父神歌颂”。

    《七月》则是一幅男耕女织时代的风俗画。三月里女孩子带着漂亮的篮子,采桑叶养蚕,六月结满葡萄,七月榨满豆浆,八月打枣、收稻谷,九月打谷场,重新做了菜园子,十月飘满酒香,十一月、十二月农活结束了,男人开始去打猎。夜晚归来还不休息,趁着农闲,收拾好屋子,抵御夜晚的风霜,还要准备过年,来年开春又要忙着种地了。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农夫辛辛苦苦的白日忙完庄稼,夜晚又要搓麻绳,在一年的最后时刻忙祭祀的种种活动,献上先前冷冻在冰窖里的韭菜和羊羔,分发美酒给宾客,与众人一起举杯为主人祝福,高呼万寿无疆。

    劳动的奴隶们沉重劳动着而不得报酬,悲惨的命运循环无期。而不劳而得的奴隶主贵族则完全过着另一种生活:住的是防风耐寒的房屋,穿的是上等鲜亮的好衣裳,吃的是酒肉,没有事情了还祭祀宴请,祈求多福多贵多长寿。

    如此鲜明的对比!人们该抱怨,控诉,或者反抗了吧,就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那样。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伐檀》中直接严厉责问:“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用活生生的事实来揭露奴隶主血泪斑斑的罪恶,抒发蕴藏在胸中的熊熊怒火,人们年复一年繁重劳动,苦难生活,却什么都得不到,在诗歌中就把积压在胸中的愤懑像火山似的喷泄出来。

    而《七月》并没有这样做。人们没有太多的抱怨,只是繁重地活着,“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地活着。其实《诗经》三百篇中大多数诗歌都是这样。人们在一年到头的琐碎劳作中,默默地承受着生存的负担,寻找属于自己生活的乐趣与希望。这也是一种解脱的方面吧。

    看,蟋蟀爬进屋中,在灯下跳来跳去,提醒着北风的寒凉。人们赶紧锁上窗户,把门洞都堵塞上,屋中就暖和起来,拥抱妻儿共度夜晚寒冷。等到过年时候,“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不久新年到来了,进到屋中歇个够。生活是简单贫困,抑或是负担,平凡但充满着生命力。

    男耕女织的社会中,大多人都是这样过完一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劳动,万岁!有时候也会有村落部落的宴会等,如《七月》的最后一章描述的那样。农闲之时,举酒庆祝,万寿无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