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四章 谣言成真-《循明》


    第(2/3)页

    骆养性没有再发表看法,等了一会儿,看着崇祯,道:“陛下,是否要将这份情报通传辽东?”

    崇祯刚要张口,忽的拧眉,细细推敲一阵,抬起眼皮,面无表情的看着骆养性,道:“这件事,暂且谁都不要说。给朕严密监视建虏的动向,等足够判断出建虏的去向之后,立刻禀报朕。”

    骆养性微怔,旋即就道:“臣领旨。”

    崇祯道:“之前是三日一报,改为一日一报,命各处暗卫所既要收集情报,也要保护自身。你现在亲自去辽东,给朕盯紧,不能错漏一丝一毫。”

    骆养性神色肃然,抬起手道:“臣领旨!”

    崇祯看着他背影,心里更加深入的思索。

    以他判断来看,建虏合兵,应该是一种对明朝近来一系列封锁行动的愤怒回应。

    但综合来看,建虏并没有发动大型战争的能力,现在,正是夏收的时候,建虏并没有足够的粮草,匆忙合兵,应当只是不得不做点什么。

    “应该,就是针对性的试探一下……”

    崇祯自语。这种试探,要么就是毛文龙,要么就是到大小凌河,浅尝辄止,长久耗下去,建虏撑不住,得不偿失。

    不过,战争从来不能以常理考虑,崇祯心里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他要求锦衣卫密切关注,不能掉以轻心。

    又盘算了一下辽东的战备情况,崇祯心里慢慢放松。

    旋即,他就双眼微眯,道:“不过,这种情况来看,建虏确实是撑不了太久,大冒险应该快了,朕也该开始准备了……”

    崇祯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九边地图,看着他做的的那些标记,再一次认真的推敲起来。

    曹化淳与王承恩躬身立着,自始至终没有一言一语。

    与此同时,毕自严与李邦华一路并行,回到了户部。

    两人在后堂坐定,就开始‘闲聊’起来。

    李邦华瞥见没有外人,道:“你跟我说句实话,户部现在到底有多少银子?”

    毕自严现在听到有人打听他有多少家底,本能的警惕,哪怕是李邦华,他也没有放松,道:“你是知道的,那些田亩,铺子,金银珠宝,古董字画都进了宫里,户部虽然拿到了一些现银,但你也是知道的,转瞬就又出去了……”

    李邦华与毕自严很熟了,直接哼了一声,道:“你少给我打马虎眼,你们将抄没所得捂的密不透风,我真的就一点都不知情了?再说了,陛下为你户部出的银子还少吗?你户部,现在少说还有一千万存银吧?”

    毕自严连忙道:“没有没有,就剩下两百万两,是要用来赈灾的。”

    李邦华没理会他,道:“夏收,加上盐税,又能上来至少八百万,我不要多,给我两百万。三处新兵营各要二十万,山东那边裁减卫所需要五十万,登莱水师需要二十万,福建那边陛下出了,陕西那边需要二十万……”

    毕自严见他掰手指头就头疼,道:“行了行了,我的孙大尚书,就是有钱了也不能这么造,五十万,最多五十万,你要是再逼我,咱们就去陛下面前打官司……”

    “八十万,一分不能少。”

    “就五十万。”

    “七十万。”

    ……

    两个尚书磨了半天,最终六十万结束。

    说完银子的事情,毕自严看了眼李邦华,道:“陛下极少像今天这样失措,你知道什么?”

    李邦华面露一丝沉凝,道:“没有。不过,我猜测,多半是建虏的事情。”

    毕自严与李邦华都是崇祯的近臣,绝大部分事情是不会瞒他们。

    二人不是草包,从近来的很多事情上,他们已经察觉到,崇祯是在刻意针对建虏布局,尤其是查禁张家口一事,再显眼不过。

    毕自严看了眼外面,低声道:“我刚刚想起了一件事。”

    李邦华凑过头,道:“蓟镇?”

    毕自严轻轻点头。

    崇祯对九边重镇中的八个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唯独蓟镇一直没动。畏战怯逃的阎鸣泰出了多少事情,却稳如泰山,谁都动他不得,加上曹文诏,卢象升,杨嗣昌练兵的位置,全部针对的是蓟镇。

    这么明显的布置,若是以往他们还懵懂,在张家口一事后,他们怎么还能不明白?

    李邦华又瞥了眼外面,低声道:“我怀疑,可能是建虏有所动作了。”

    毕自严也是这么想的,却又疑惑道:“陛下,留着蓟镇,是要做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