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七章 反击-《循明》


    第(1/3)页

    崇祯元年,十二中旬。

    建虏入关已经十多日了,没有以往在辽东取得的战果,面对蓟镇的坚壁清野,建虏颗粒无收,还被卡在遵化城。

    并不大的遵化城,任由建虏围困,    进攻十多日,屹立不倒。

    随着久攻不下,建虏内部争论益发的激烈,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须知,建虏是绕过辽东,花了二十多天才到蓟镇,    想要返回,或许得花更长的时间,    也就是说,建虏必须保留近一个月的粮草才能返回沈阳。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眼见明朝这边准备充分,似对他们绕行辽东早有准备,建虏内部,开始对沈阳安危有了极大的担忧。

    沈阳是他们的根基,又兵力空虚,若是明朝趁机进攻沈阳,对他们来说,将是致命的威胁。

    建虏内部的争吵更多了,分歧在加大,原本坚定支持黄台吉的一些人,开始动摇,这也令得大军停止在冰天雪地里。

    大雪在不断的落下,哪怕不怕冷的建虏人,    此刻也够呛。

    尤其是蒙古人,没有沾染到半点好处,反而损兵折将,耗了无数粮草,也有了退意。

    蒙古各部与建虏的关系错综复杂,大部分是威逼利诱下的姻亲关系,建虏还无法绝对的号令。

    蒙古各部动摇,这也加剧了建虏内部的争斗。

    但在八旗旗主议事的规则上,黄台吉仍旧站了多数,他又是大汗,主导了这次远征。

    但在军队的进攻方向上,八旗的分歧就更加明显,原本支持黄台吉的济尔哈朗,岳托产生了别的想法。

    黄台吉主张继续进攻遵化,只要拿下遵化,他们不止能有足够的补充,还能打垮明朝抵抗意志,以此破开蓟州城,深入大明京畿,甚至腹地,凭借着他们战无不胜的骑兵,    足够劫掠他们所急需的粮食,    人口,牲畜。

    但代善,莽古尔泰,阿敏等大贝勒则主张绕开遵化,东进,绕过迁安,以此进入大明腹地,固然有被围的风险,但凭借他们的骑兵,足够来去自如。

    这一点上,济尔哈朗,岳托也站到了代善等人的一边。

    但黄台吉并没有同意,用了足足三天时间,才说服不同意见,继续进攻遵化城。

    ‘明朝兵部尚书在遵化城,如果遵化城有陷落危险,蓟州肯定会援,只要蓟州兵马出城,蓟州城必破!’

    这是黄台吉说服众多贝勒的话。

    于是,建虏大军,再次集结,更加凶猛的进攻遵化城。

    同时,代善,济尔哈朗等监视着蓟州,迁安方向,只要明朝兵马来源,就是他们的口中的粮食!

    守了这么久,遵化城上上下下都有了充足的信心。

    遵化城后堂。

    李邦华听着四处城门上的隆隆炮声,居然闲情逸致的与杨嗣昌下棋了。

    李邦华看着棋盘,罕见的笑着道:“这建虏,怕是到现在,都没有摸清遵化城到底有多少兵马。”

    杨嗣昌见一向不苟言笑的李堂官,居然笑了起来,心里明了,道:“堂官,建虏攻了这么多日,不管是兵力,还是军心,都遭遇了重挫,您看,我们反击的时候,是否到了?”

    李邦华盯着棋盘,随意的落子,道:“出去十只信鸽,只能回来一两只,蓟州,京城那边说要再等等。”

    杨嗣昌连忙道:“堂官,下官认为,大雪漫天,建虏也好受,这种时候,昼伏夜出,合围,是最好的机会了,错过了,就可能放虎归山。”

    李邦华瞥了眼不远处一直微笑着的王元雅,心里动了动,道:“到现在,也不怕告诉你们了。陛下是在等一个消息,等这个消息传到建虏。”

    杨嗣昌,王元雅一怔,异口同声的道:“什么消息?”

    李邦华啪的落子,道:“辽东集合了六万兵马,现在应该已经兵临沈阳城下,陛下在等城破的消息,也在等这个消息传给建虏。”

    王元雅神色一惊,旋即大喜道:“原来,原来,朝廷,不,陛下还有这样的谋划!陛下圣明!建虏倾国而来,沈阳空虚,必然可以轻松攻破。只要沈阳一破,建虏势必军心大乱,只能撤兵,我大军尾随追杀,沈阳那边在做埋伏,建虏……平辽就在眼前!”

    杨嗣昌其实是知道朝廷派兵进攻沈阳,只是没有想到,崇祯与朝廷,这一次,居然这么有耐心,而不是催促着出兵。

    这与他记忆里的朝廷完全不同。

    在李邦华与杨嗣昌下棋,安抚着城内好战之心的时候,迁安与蓟州发生的事情大同小异。

    不少将领忍不住的想要出兵,对于建虏的嚣张感到深深的愤怒。

    甚至于有人已经向京城上书,公开请战。

    紫禁城,煤山,歪脖子树下。

    崇祯躺在帐篷里,两旁是一摞奏本,他举着双手,看着来自于都察院以及六部的‘督战’奏本。

    这些奏本的内容大同小异,要么弹劾李邦华等人怯战,要么就是有损国威,要么就是固守必败,总之,要求尽快出战,将建虏赶出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