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庶长子》
第(3/3)页
魏家就只有魏时一个小家在京城,不管是柳州城,还是燕县那边儿,洗三礼都是赶不过来的。
过来捧场的,除了刘家和沈家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魏时的同窗和同年。
文人参加洗三礼跟武人大有不同。
在本朝,洗三礼应当是最不炫富的一个礼了,武人过来庆贺,基本上只需要带两样东西——葱和铜钱。
量不必大,有这么个意思就行,为的是祈祷孩子聪明、有财源。
文人是真不好意思拿着葱进门,拿铜钱就更不好意思了,在绝大多数文人眼里,书墨的香气跟铜臭味儿都是相悖的。
所以洗三礼上,文人大都是赠诗。
一人一首诗,这心意就全在诗里头了。
《贺友人得子》
《庆魏家小儿洗三之喜》
《赠状元郎》
……
不管是题目,还是诗句,都还是挺应景的。
魏时看着友人所赠的诗赋,高兴的同时,也有些犯愁,他以前没参加过婴儿的洗三礼,因此也不知道文人都是这样贺喜的。
亏他还以为金榜题名之后就不用再作诗了呢,现在看来,除非孤家寡人一个,不跟任何人家来往,否则的话,这诗赋还是要作下去的,而且是绵绵无绝期。
洗三礼主要是由收生姥姥来主持的,先是要祭拜十三位神像,然后就是‘添盆’了。
往前数几百年,添盆添的都是贵重的物件,什么金银长命锁,什么玉如意,什么凤血石……反正是怎么贵重怎么来。
但是从前朝开始这股风气就没了,到了本朝,可谓是相当的朴实。
这盆里添的除了铜钱之外,就是喜果,像是桂圆、红枣、莲子这一类的东西,有个喜庆的意思,但真算不上是贵重。
这也就意味着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洗三礼的规格都是差不多的,顶多也就是用来添礼的盆儿不一样,穷的用铜盆、用木盆,富裕的人家用银盆、用金盆。
魏家子用的便是大金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