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二更-《庶长子》
第(1/3)页
魏时只负责提供一个点子,具体的事情还得由太子和肖知府商议。
不得不说,作为一国之君,太子的能力确实是让人叹服的。
事情要比魏时想象的还要顺利,劳动量和粮食比例的商定,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人,荒山荒地的划定,负责监督的巡查御史……
灾民们都按照原籍地进行了划分,各有各的小头目,有之前就当过里正的人,也有被众人推选出来的。
集体就是这样,总要有个打头的。
负责移民就食的小集体,打头的人自然是太子,别人服不服气魏时不知道,反正他自个儿是挺服气的。
这也让他对未来、对朝廷有了更多的信心,灾难总是能够给人带来教训,并使之深省。
魏时这一路上就想了很多,老天爷不下雨,那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就算是未来有人工降雨的技术,可那也是有先决条件才能操作的。
他这段时间也问过不少灾民,所种植的作物大多都是粟,而柳州城、燕县这两处地方种植的都是水稻,土生土长的水稻,对水的需求和要求都是挺大的。
倘若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在曾经学过的历史书里,某个朝代好像是大面积推广过占城稻,之所以能被朝廷大面积推广,原因就在于其耐旱性、生长期短、适应性强,尤为显著的一个特点便是稻穗要比之前种植的水稻长。
魏时还记得,占城稻就是从周围的小国家引进过来的,好像是越南,也可能不是。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如今的安南国就应该是将来的越南。
魏时无法确定传说中的占城稻是不是就在这个地方,更没有办法确定在历史已经发生转折的情况下,还有没有占城稻这种作物。
但既然想起来了,知道这种作物的特性,总还能过去找一找,也算是尽一份绵薄之力吧。
比起曾经写在历史书里的占城稻,魏时更怀念的还是玉米、红薯、马铃薯,还有……辣椒,这些从海外传过来的植物。
前者产量是真的高,后者能带来的美味更是妙不可言。
大靖朝是包容的,来自于境外的商人不少,还有黄头发、蓝眼睛的白种人,但那只是对于陆地而言的,深不可测的海洋对于大靖朝而言,还是陌生而渺远的,就算是有船只,那也不是可以用来远航的船只。
想想那些高产的作物,味道奇妙的辣椒,魏时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努努力,当今他连见一面都难,更别说是影响到了,但太子就不一样了,既然都已经是熟人了,也就不妨碍他说些有的没的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