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第 38 章 打井-《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第(2/3)页

    不敢打扰自己的孙子,陈氏轻轻放下鸡蛋水便出来了,没有看到一直看着书的李才荣久久没有翻页,眉头紧皱,表情不耐。

    那一碗鸡蛋水,放到冰凉,都没有人动。

    出来后,陈氏找到李生礼,欣慰的说,“才荣可真是出息了,我刚刚给才荣端一碗鸡蛋水,他眉毛都不抬,一直专心在读书。”

    李生礼正在修一把锄头,闻言立刻停住了,生气道,“你可别打扰了才荣读书。”

    “我知道。我不是那种不懂事的人,我就是怕才荣累着了,才荣如今可是咱门家的希望……”

    不料陈氏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李生礼硬生生打断了,“知道便行了,不要在这里啰嗦,去煮饭吧。”

    陈氏一窒,一口气在胸膛间起伏,上不去,下不来,最后硬生生的憋住了,重重转头离去。

    分家了,原本王氏干的家务活便没人做了,不得已,陈氏婆媳三个只能分摊着将家务活接过来。

    陈氏接了厨房的活,原本负责厨房的小陈氏改去接手了那两头猪及其他牲畜,而叶氏则接手了清洗衣物。

    其实不止女人的活计没人做了,男人的活计也多了。

    往日李生礼作为一个总指挥,李贤东会把一切做得妥妥贴贴。李生礼只需要做一些轻松的活便成了。

    分家后,李生礼原本想着一样的指挥,不过是指挥对象从李贤东换成李贤南而已。确不料,却处处不顺,要说大错也没有,但就是差那么一着。

    就比如此刻,翻地的锄头用着十分不合手,费力、不够利落,李生礼琢磨了许久,才发现自从分家后这锄头便没有人修整过了。

    原本想着吩咐李贤南,一转头发现家里明春的稻种没有保存好,竟有一口缸受了潮。

    父子三人也琢磨不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谁做错了什么,也许都有。

    最后只能急急忙忙的让李贤南李贤西两兄弟趁着年前到城里买种粮,不然过了年,这种粮便更贵了。

    没法子李生礼只能自己上手修锄头,修了半天才修好,心中一片烦躁。

    陈氏又来说东说西的,李生礼自然是愈加不耐烦。

    如今,他已经十分后悔将大儿子一家分出去了。如果没有分家,杜仲的出息能赚好大一笔,家里的活计也不至于如此忙乱

    只不过,分家文书已经签名留档盖章,李生礼再无法,只得忍下这苦果。

    不过,陈氏的话弯弯绕绕,有一句话却是说对了的,他们这个家,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才荣了。

    想到这里,李生礼放下始终修整不到最合手的锄头,悄悄走到李贤东窗前伫立凝望。

    嗯,才荣正在认真看书,李生礼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

    总算有了一件顺心事。

    而窗里,李才荣竖起的书本挡住了越发紧皱的眉头。

    有完没完了。

    李小寒不知道自己家的一口井,引起这么多的波澜。

    不过即使她知道,也不会放在心里。

    李家这一家人,从根子上,便歪了。千方算计,百般心思,全都放在家里那一亩三分地上,整天只想着斗倒家里其他人,自己多得一点少干一点。

    包括最聪明的李才荣,竟然也是这等格局。

    书里他有朱秀才教导,后面更是进城里书塾读书,但是最终却是以孝名立身。

    孝顺这个名声多虚啊,但凡他能发狠拼出一丝才名,又或者才能不足退而踏实开个学堂,李小寒都能高看自己这个堂兄一头。

    可惜忘记书里李才荣在城里立身的钱财是从哪里来的了,其实李小寒很怀疑过书中自己爹真找到了人参,很可能这笔钱被昧下了。

    不过现在自己爹已经不会进山,虽然说跟着采割杜仲发了一笔,但那对于培养一个读书人来说,还是不够的。

    想要过上书中那般的好日子,老宅是不可能了。

    这个世界,作者并不会完全描写,但并非说作者没有写到,便什么都没有发生。

    李小寒已经发现了,这个世界有自己运转的逻辑,他们这些无名的背景,会顺着这个世界的逻辑运行下去。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与其说作者们创造了这个世界,不如说从这个世界诞生开始,便不受作者把控。作者只是采摘描述了其中一个人物精华的片段,其余人在世界运转里过着自己的人生。

    因此,李小寒已经不想再关注老宅一家,自己一家越来越好,老宅没有了一致对外的外人,自然会自己消磨,时间会证明一切。

    李小寒现在思考的是,三七要三年后才能收成,杜仲也采割得差不多了,下一批需要等树再长成。

    现在自己家还有什么法子,是可以安全又可以持续挣钱的?

    挣钱的计划一时半会琢磨不到,不过眼前有一件花钱的事倒是可以先做起来。

    “爹,咱家水井挖出来之后,是不是像村里面的公井一样?

    平山村里的公井,一个井台,周边是泥地,因着一年四季都有人取水,顺便在周边洗菜什么的的,因此免不了一片泥泞。

    为了不弄脏脚,村人便用那石头垒出了一条小路。

    “嗯。”李贤东点头道。
    第(2/3)页